企业私有云建设需要掌握的 11 个基本知识

1、云与虚拟化的区别是什么?云多了什么?
【问题描述】:
1:达到什么样的硬件规模,才有上私有云的必要?
有几百上千那是上,有的10台 20台 也是上 。每个企业可能衡量的标准不一样 。怎么判断要不要上?
2:已有虚拟化的情况下,上云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云比虚拟化多了什么?
解答:
多了云服务,一种基础设施封装服务模式 。虚拟化提供不了SAAS,PAAS,也提供不了计费、计量、服务开发和自服务定制 。
虚拟化只是一种比较方便支持云计算的一种技术手段,并不是云计算 。
那么就回到问题,要不要上私有云?其实我们这里分析的是上私有云是有什么诉求,这些诉求是否值得投入,投入产出如何 。
上云、云管理的诉求1:有把基础设施强烈服务化得需求,很多时候这种诉求来源于资源规模大,组织结构分工细化,基础设施部门面向多个开发环境,迫切需要通过封装自身的服务,把自身的服务能力说清,把服务运行成本、责任分清,云服务提供式一种良好的方式 。诉求2:大规模资源有效利用、批量管理的需求 。云计算是规模效益,规模上不去,效益体现不出来,因此,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规模,看看是否值得去上,是否能够持续投入 。诉求3,也是最重点的需求,供给矛盾是否突出,决定了是否走这条道路,虚拟化环境现在管的很好,很方便,能够满足业务需求,那么,个人认为这个矛盾还没有到要改变生产力的时候,什么时候变呢?基础设施要求的速度现有手段跟不上,不能满足应用快速扩容的弹性能力,不能满足应用更高层面,比如PAASSAAS方面的需求,或者说需要通过标准手段对架构管控,海量运维 。这时就是矛盾突出之时,也是入云日 。
因此,在有资金和人力支持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利用现有的虚拟化进一步到云计算环境(还要考虑网络、存储、流程的投入),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的,需要考虑自身成本、规模,量体裁衣 。
2、在虚拟化建设基础之上,三个私有云建设方向如何选择?
【问题描述】:
当虚拟化的规模与日剧增,对自动化、标准化、流程化和服务质量需求的迫切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选择开展企业私有云建设 。
私有云建设目前大致存在三个方向:
1.在原虚拟化的基础之上,采用现成大厂商提供的各级(IAAS、PAAS、SAAS)云管理平台产品,进行虚拟化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流程 。
2.在原虚拟化的基础之上,利用标准开源的框架,如openstack,Kubernetes,根据企业自身需求,量身开发属于自己的云计算需求 。
3.在原虚拟化的基础之上,从基础框架到软件需求全部根据企业自身需求,量身开发,更加贴切企业实际,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强 。
对以上私有云建设三个方向有何见解?企业究竟该如何选择方向?
解答:
建议如下:
商业银行选择那个路线,还是需要看自身的战略规划和人员素质能力的 。这两个路线主要区别如下:
开源私有云:代码自助可控,平台兼容性、定制化能力强,但需要具有大量的人员和财务投入,并且是持续不断的投入,人员素质和财务一定要跟上,同时,开源产品的版本迭代快,健壮性不够,方向性不明确(没准大家一股脑换了一个框架产品),这样带来的纠错成本很高 。总之,自身利用开源搭建和开发私有云,对自身能力带来的很大的挑战,要求企业能够打持久战,并能够不断的在社区中丰富和汲取养分 。还有一层,就是开发、维护都有自身完成,无第三方风险转嫁 。
商用软件:缺点大家很清楚,容易被厂商绑定,兼容性差,定制化差,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增长明显,但特点是实施周期短,对于企业本身的人员素质较自开发的情况要求低很多,主要是产品经理和用户的角色 。并且对于系统的维保、OLA可以通过商务的方式转嫁部分风险 。比较适用于企业规模不大,求尽快上云的情况 。
最后说一点的是,很多商用软件都是基于开源私有云搭建而成的,可以考虑两者优势结合,通过开源的方式增强开放性,通过商用的方式减少自身建设成本 。
目标是第三点,但要求企业自身的能力加强,可以考虑基于开源的商用产品,并且要求足够开放,逐步积累经验,慢慢做到2个并存,逐步代替 。
3、上私有云对企业有什么样的要求?
【问题描述】:
1:运维水平有哪些要求?或者说上了云之后需要具备的素质或努力的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