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穴位位置大钟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与跟骨的交角凹陷中 。
文章插图
大钟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大钟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
正坐或仰卧位,大钟穴位于跟区,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平太溪下0.5寸,仰卧或正坐垂足取之 。
生理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
大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 。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支分布 。皮下组织疏松,其内的浅静脉向前注入大隐静脉,跟腱前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多 。在跟腱前,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 。针经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刺入跟腱和胫神经干之间,或刺于神经干上,神经的前方即是与该神经伴行的胫后动脉和静脉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跖肌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 。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 。
大钟穴的作用功效作用:联络表里、益肾平喘,调理二便、大钟穴有益肾和血、补精调神的作用 。
特异性:大钟穴为足少阴经之络穴 。附注:肾经络穴 。
大钟穴意义: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循肾上行,二是吸热后别走膀胱经 。
文章插图
主治疾病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
大钟穴主治咽喉、胸肺、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 。如咽喉肿痛、舌本出血、食噎不下、咳嗽咳血、哮喘、烦心、嗜卧、痴呆、疟疾、腰脊强痛、小便淋沥、足跟肿痛等 。
现代又多用大钟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口腔炎、食道狭窄、尿潴留等 。
大钟穴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 。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淋病;
其它:哮喘,咽痛,口腔炎,食道狭窄,便秘,疟疾 。
穴位配伍大钟穴配太溪穴、神门穴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
大钟穴配行间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
大钟穴配鱼际穴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
大钟穴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有清热益肾的作用,主治尿闭 。
大钟穴配神门穴、太溪穴,有滋阴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失眠 。
刺灸法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表里不和则多提插捻转 。
针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
大钟穴解析别名:Dà zhōng(太钟穴)
1、大钟 。大,巨大也 。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 。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 。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 。太钟名意与大钟同 。
2、肾经络穴 。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 。
3、大钟为经穴名(Dàzhōng KI4) 。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属足少阴肾经 。大钟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 。大为小之对,钟同“踵”,即足跟,此穴在足跟,其骨较大,故名大钟 。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咳,喉中鸣,咳唾血 。
《备急千金要方》: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烦心满呕 。
【大钟穴】《循经考穴编》:足跟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