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酿就清香 冻顶茶乡南投鹿谷的围城故事

图为鹿谷茶田 。
台湾名茶冻顶乌龙源于南投鹿谷冻顶山 。鹿鸣翠谷 , 名字诗情画意;再由令人唇齿生香的冻顶乌龙加持 , 很难不让人神往 。去年10月底 , 冬茶采摘在即 , 家在鹿谷的朋友林桓渝询问 , 他要回去一趟 , 想不想搭车去鹿谷?立刻说好 。
辛苦酿就清香
车至鹿谷 , 一路草木葱郁 , 沿蜿蜒山道 , 直达冻顶山 。不愧是茶乡 , 山峦起伏间 , 触目皆是层次分明的茶田 。看介绍 , 冻顶山海拔700多米 , 终年云雾缭绕 , 年均气温25摄氏度 , 极适茶树生长 , 加上土壤肥沃 , 雨水充沛 , 自然造就了冻顶乌龙 。
我们很快见识到鹿谷的云雾 。次日一早 , 雾气霭霭 , 视线所及仅限十米 。从民宿楼顶向下望 , 只觉人在雾中 , 楼在雾中 , 犹如神仙府地 。近正午 , 太阳升起 , 却是一片艳阳 。一层层翠绿的茶田中 , 带着斗笠、背着背篓、穿着各色罩衫的采茶女 , 穿梭其间 。远远看去 , 好像绿草中星星点点的花朵 。
桓渝为我们普及基本常识:只有一芯二叶的茶树叶才可以采 , 这时的叶子不嫩不老 , 最适做茶 。手工采与机器采的差别便在于此 。将鲜嫩的茶树叶 , 放在手中轻揉 , 就可闻到淡淡茶香 。桓渝说 , 采下来的茶树叶 , 要先经日光萎凋、室内萎凋 , 而后浪青、杀青、揉捻、初干、热团揉、再干、拣梗、烘焙等等一系列工序 。茶的好坏 , 不仅在于茶树叶的品质 , 后期工艺也十分重要 。比如日光萎凋的时间长了短了 , 都会影响茶叶最后的味道 , 更不用说烘焙的火候了 。正是经过了这一道道一丝不苟的制炼 , 不起眼的茶树叶才能成为或清香或醇厚的乌龙 。
艰难走出鹿谷
桓渝此行是来看他在鹿谷的契作(即订单)茶田 。与桓渝打交道 , 最初是为买茶 。有朋友介绍 , 他是冻顶乌龙的第七代传人 。咸丰年间 , 台湾书生林凤池到福建参加科举考试 , 返乡时从武夷山带回36株青心乌龙茶苗 , 将其中12株送给桓渝祖上林三显 。林三显在冻顶山栽植成功 , 冻顶乌龙由此诞生 , 林家也由此世代种茶 。
种茶辛苦 , 不仅看天吃饭 , 采茶、制茶、炒茶 , 一道道工序稍有不妥 , 辛苦便可能毁于一旦 。桓渝21岁时 , 父母下定决心 , 卖了一块好地 , 让他到新北市汐止开店卖茶 , 他就这样走出鹿谷 。
桓渝的茶店 , 门脸不大 , 地段偏远 。不仅如此 , 和那些仙风道骨般的茶店老板相比 , 桓渝简直是截然相反 。谈起茶来 , 人家口若悬河 , 一付哥卖的不是茶而是文化的派头 , 桓渝则几近寡言 。除了不厌其烦地端出各种各样的茶来泡给客人喝 , 有人问 , 他才答 。遇到如我的菜鸟提出的低幼问题 , 比如 , 他店里的茶一包从600块到上万块新台币不等 。我们就问 , 为什么这包茶这么便宜 , 很难喝吗?他不会像有些老板立刻满脸不屑 , 而是像孩子一样嘿嘿一笑说:“那是机器采的 , 和手工采的不一样 。”也许因为这样 , 倒让人生出信任 , 他的店回头客居多 , 眼见生意越来越好 。
和桓渝熟了 , 他的话才多起来 。慢慢知道 , 刚到汐止时 , 他也不懂喝茶 , 被父母急训 , 仍不甚了了 。后来自己下苦功夫 , 不仅学会了品茶 , 还被鹿谷乡冻顶生产合作社聘为评鉴师 , 担任春、冬茶比赛评委 。会品茶 , 让他可以找到高品质的好茶 , 如何推销好茶又是另一回事 。开店之初 , 曾经一周只有一个客人光顾;不得不开车四处推销;改店名、改装潢、改包装全都试过……37岁的他也犹如冻顶乌龙一样 , 经过了一道道的炼制 。现在 , 他会用契作的方式与茶农共担风险 , 既可降低成本 , 也可保证茶的品质;选茶 , 他不像父辈那样靠交情推介 , 而是一家家试喝 , 了解对方种茶、制茶理念……这个在茶田里长大、以茶树叶做玩具的茶农之子 , 终于成长为一个有理念、有坚持的茶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