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润祥茶膏,100克普洱茶约提取5克茶膏

看不见茶叶的普洱茶
两个年龄各异、性格迥然、职业更是互不搭界的男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喝茶,而机缘巧合地相遇、相识、相知,并有些意外地联手成就了一番与茶有关的大事业 。
喝出来的商机
张光辉,江苏人,曾在房地产及物流领域打拼多年 。他做事低调务实,属于典型的隐形富翁 。
王大斌,大学毕业后开始做职业经理人,曾在中国多个城市工作过 。他年纪不大,但阅历颇深,性格直爽,为人仗义,说一口铿锵有力的东北普通话 。在遇到张光辉之前,他的职业是某著名医药企业的区域负责人 。
2003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光辉和王大斌在昆明一家茶馆相识 。“我们都爱喝普洱,而且脾气秉性也合得来,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张光辉说 。
从偶遇到熟悉,两个人时常一起品茶,天南地北,无话不谈 。2007年上半年,刚近不惑之年的张光辉,带着小自己10岁的兄弟王大斌,做了一件令朋友和家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不做房地产,改玩儿普洱茶了 。
之所以令人“大跌眼镜”,是因为当时张光辉的地产生意正蒸蒸日上,而2007年前后的普洱茶市场已现疯狂之态,产业前景扑朔迷离,险象环生,更何况张光辉和王大斌的目标,还是令人陌生的“普洱茶膏” 。
“在当时,这无疑是一场赌局,所有人都为我们捏了一把汗 。”执拗的张光辉,一旦做出了选择,就不会轻易回头 。而王大斌,则成为张光辉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毅然辞去高薪工作,担当起了研制、创新普洱茶膏的前线指挥官 。
“看不见”的普洱茶
时间到了2009年 。9年时间里,普洱茶市场从疯狂到消沉,到趋于理性,到逐渐回暖,其产业状况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张光辉和王大斌在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和坎坷以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
张光辉告诉采访人员,2000年前后,在昆明的朋友家里,他第一次品尝到朋友自己研制的普洱茶膏,这茶膏不但没有了普洱茶的土腥味儿,还有种特别的香味 。而且,茶膏入水即溶,看不见茶根儿,其琥珀红的汤色赏心悦目 。朋友告诉他,除了茶好喝、好看,这普洱茶膏还有药用价值 。自此,张光辉对这“黑乎乎”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兴趣 。
2007年春天,张光辉正式进军普洱茶市场,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下称“贡润公司”)开张营业,张光辉任公司董事长,王大斌任总经理,两个男人的普洱茶故事就此展开 。
同年,公司买下了云南勐海的一片茶园,并注册了自己的商品商标“贡润祥”;半年以后,贡润公司勐海茶园种植面积突破两万亩,茶树超过4万株,其中老茶树、古茶树占总量的80%以上 。
其实,在贡润公司未正式成立的前几年时间里,茶膏项目组就已经根据清代御茶房文献,创新提出常温仿生浸提工艺 。“茶膏项目组经70多次试验,最终选择以纯净水为介质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并获得成功 。”提起茶膏的研发过程,王大斌颇为得意,“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2005年4月27日 。那一天,我们的第一块普洱茶膏试制成功 。”
对于张光辉和王大斌而言,2009年是最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贡润祥普洱茶膏”正式投放市场,生产标准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并作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 。这一年,贡润公司旗下世界首个普洱茶膏专卖店——“贡润祥茶膏”在云南昆明挂牌营业,其产品成为云南首家获得普洱茶膏QS认证的企业 。
截至2012年5月,贡润祥普洱茶膏已在包括北京、上海、大连、郑州、太原、乌鲁木齐、苏州、无锡、常州等全国一二线中心城市、重点城市开设了超过70间普洱茶膏专卖门店,贡润祥普洱茶膏的市场占有率突破70% 。其销售业绩,也从开业之初的每月2万元,到目前年销售过亿元 。
100克普洱茶提取5克茶膏
“茶膏入水后就随着水波翻滚,辗转间红色如丝如缕缓缓散开,由最初的浅红色,变成与上好红葡萄酒一样的幽红色,空气中弥散着纯正厚重的普洱茶香 。可以说,看普洱茶膏的冲泡过程,就像欣赏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感受非常美妙,难以言喻 。”提起普洱茶膏,早已是行家里手的王大斌如数家珍,“这是名副其实的‘帝王茶饮’,被誉为茶中黄金 。”王大斌告诉采访人员,不为人知的普洱茶膏可是大有来头,“它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传于当代 。特别是到了清代,其制作工艺更为精湛,成为雍正之后大清八帝的养生饮品,并曾以国礼的身份漂洋过海,馈赠到访的英国使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