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积极推进茶业转型升级 谋新以求更大发展

作为安溪县传统支柱型产业——茶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安溪铁观音更是闻名中外 。在新机遇面前,安溪茶产业在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求更大发展 。
溯源:御茶深受康熙赞赏
安溪铁观音名闻天下,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优异的品质,更在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铁观音茶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国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有几百年茶史的丰厚积淀 。细细品味铁观音,不止是一种味觉的享受,也是一种文化的享受 。
据悉,安溪铁观音被世人厚爱,与清朝名臣李光地有关 。1682年,李光地送母还乡,建“榕村书屋” 。讲学期间,总督姚启圣常以地方政事咨询李光地,李光地备陈利弊,以纾民困,村夫感其恩,常送安溪当地名茶请其品尝 。
【安溪积极推进茶业转型升级 谋新以求更大发展】后来,李光地在朝廷为官,少有返回安溪,村夫王氏、魏氏、许氏常年将各自制作的茶叶奉上让其品赏,李光地每有新茶到京即邀亲王同僚等品尝 。据民间传说,当年王、魏、许为争制茶头名特将三份茶送请李光地裁决,李将茶奉给天子品尝,康熙饮后大加赞赏,定恒亲王允祺选安溪茶入贡 。
故事:千里行商只为推广茶文化
在山水茶乡安溪,倾谈永远是从一杯清茶开始 。闻一缕茶香,品一口国饮,安溪琦泰铁观音董事长王奕荣将自己三十多年茶商经历向采访人员娓娓道来 。
“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种茶,印象中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安溪,放眼望去处处可见翠绿的茶山,空气中永远都夹杂着一抹淡淡的茶香 。”王奕荣告诉采访人员,自己毕业后就到制茶队里工作,那时候常听老人说,晚上天气好,明天一定会有好茶 。“于是我在1996年的时候率先利用空调机晾青制茶,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质,避免了天气因素带来的影响,后来在摇青的时候,利用轮轴技术节省劳动力20% 。”
几十年过去了,王奕荣的茶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远,前几年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租下近千平方米的店面开设茶叶店 。“把店开到上海,开到上海城隍庙,是因为看重那里的人流量密集,又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在那里我更多的不是为了卖茶,而是希望能将安溪的茶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地的朋友,让他们懂茶、了解茶 。”王奕荣说 。
福建安溪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月德告诉采访人员,安溪茶产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安溪县委县政府对茶业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此外安溪人勤劳以及走出去的精神也成就了安溪铁观音今日的辉煌 。
“自古以来,安溪人都有千里行商的特点,老一辈一步一脚印的把安溪茶带往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让世人了解安溪、了解安溪铁观音,这种‘走出去’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安溪人,对安溪茶品牌的推广和宣传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魏月德表示 。
创新:传统制茶技艺牵手创意科技
“安溪的茶业发展史,堪称一部创新创意史,或者说是一部创新兴茶史 。”安溪县茶管委办公室副主任谢景欣介绍,自发现铁观音品种以来,勤劳智慧的安溪人民就一直致力于对铁观音茶树品种的研究选育、筛选繁殖等工作,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整套独具特色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加工工艺 。
改革开放以来,安溪茶人秉承创新精神,在茶叶生产加工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 。比如,首创空调做青技术,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茶叶质量大大提高;制茶机具推陈出新,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推广良种繁育,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等 。
近年来,安溪县树立“跳出茶叶做大茶产业、跳出安溪铁观音做大中国茶都”的理念,以现代茶业为发展方向,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在茶叶质量管理方面,率先探索形成了“无公害清洁化生产技术+茶园小气候+茶山绿化+全域生态化”的生态茶业立体推进模式,率先实现县域农资监管全程追溯,率先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国首创农资商品条码准入、首创农户农资购买卡制度、首创无线联网移动农资稽查、首创销售凭证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等,各种做法都体现了安溪人民的创新精神 。
魏月德认为,安溪茶产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多个方面下工夫,其中茶叶的质量是关键 。“以往传统的制茶工艺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东西,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今单靠一股蛮力是不行的了,应该讲文化、讲科学,应该两手抓,既抓传统技艺又得科学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