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抓质量是质检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质检工作的主攻方向 。在今年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支树平局长要求全系统“抓质量要上新水平”,安徽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严格质量监管,狠抓质量提升,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
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合肥举办第23个全国“质量月”活动现场启动仪式 。启动地点之所以放在安徽,本身就有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的作用 。今日起,本报刊发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安徽检验检疫部门抓质量的成绩和经验,敬请关注 。
清晨5时,天方微曙 。人们好梦正酣,年轻的母亲吻别了不满周岁的女儿,坐上长途汽车,踏上了从合肥赶往黄山的旅途 。
初秋的黄山脚下,小河沟刚刚露出了鹅卵石 。一路长途跋涉、蜿蜒颠簸近10小时,下午3时,她终于到达原徽州地区的祁门茶厂,未顾得上休息,便直接赶往企业,检查生产、查看记录、抽取样品……
这是1992年的一幕 。
穿越时光的隧道,2012年8月,当年的安徽检验检疫局茶叶检验员吴雪原现在已经是黄山检验检疫局局长 。她向采访人员回忆起20年前第一次检验监管茶叶出口企业的情形 。20多年来,从茶学博士到检验检疫人员,再到一局之长,吴雪原始终与茶叶有着不解之缘 。
“茶叶是黄山地区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检验检疫部门有职责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帮助茶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做强茶产业 。”从安徽局局长姜宗亮的一番话中可以感受到,吴雪原与茶叶的“缘分”,正是安徽检验检疫部门服务地方产业、促进茶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写照和缩影 。
茶博士尽职责
黄山茶业源于汉、闻于唐、兴于清、盛于今 。今天,黄山地区是名列全国十大名茶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原产地,这里建有全国最大的绿茶出口基地 。天时地利人和,安徽检验检疫部门为促进茶叶出口保驾护航,近3年来,出口额以年均44%的速度递增 。
翻开安徽局的干部职工名册,不少人都毕业于茶学专业 。2011年3月,安徽检验检疫系统唯一的茶学博士吴雪原,被任命为黄山检验检疫局局长 。
“茶学是我的本行,搞茶叶是我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跟茶叶走得更近,跟茶产业结合得更紧,充分利用行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为黄山茶叶‘走出去’尽一份力 。”吴雪原爱茶、学茶、监管茶,数年如一日 。她师从我国一代茶学宗师陈椽教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 。自她进入安徽局工作,无数次深入产地、企业,为出口茶叶严把质量安全关 。今天,她成为一局之长,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为茶叶出口尽更大的职责 。
“2004年,我还是黄山局办公室主任,当时去市场买茶叶时就常常有人对我说,你们检验检疫局有个叫吴雪原的,生产企业的老板都惧怕她那双‘火眼金睛’,都不敢在质量上玩花招 。”现任黄山局副局长的费世平自豪地告诉采访人员 。
在人们看来,茶博士担任茶产区的局长,确实是安徽局把住茶叶质量关、促进茶叶出口的着力点之一 。2011年7月29日,走马上任仅3天的姜宗亮就来到黄山实地调研茶叶出口,当了解到吴雪原是茶学博士时十分高兴 。
实验室终发力
在黄山局办公楼的五层,有个600余平方米的“黄山茶与食品综合检测中心” 。在该中心,有位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储晓刚的研究生 。
“你看,我们这里有人才、有设备,仅这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就价值200多万元 。”吴雪原自豪地向采访人员介绍 。今年上半年,黄山局检验检疫出口茶叶12602吨、货值476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97%和61.31%,预计全年将突破1亿美元 。
“上半年黄山茶叶出口增长这么多,得益于检验检疫部门的技术支撑,得益于黄山茶与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的建立 。”在安徽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高度赞扬 。然而,这个两年前就建立、却长期闲置的实验室终于发力,源自姜宗亮到安徽局后的第一个决策 。
去年7月29日,姜宗亮在黄山调研期间,邀请了10家茶叶出口企业召开座谈会 。会上,企业谈得最多的就是茶叶出口检测难,样品要送到合肥、宁波、杭州等地去 。这一情况让姜宗亮坐不住了:“13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竟然没有用起来!”原来,当时的茶叶实验室挂在安徽局技术中心,由于技术中心派不出人员到黄山去工作,始终没有运转 。
“实验室放在技术中心,从机制体制上是不适应的,把它下放到黄山局 。”姜宗亮此言一出,引来一片质疑: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怎么运转?对此,黄山局党组也感到压力非常之大 。
推荐阅读
- 泡好茶茶友会,茶友品野茶 奇妙感觉难以言语
- 烟台茶市,吃月饼配好茶 普洱茶饼成送礼佳选
- 鹭岩提醒,中秋节吃月饼配好茶享健康
- 冲泡壶好茶需注意的事项介绍
- 做好茶叶品牌营销是茶企成功的关键
- 好茶天天抽 茶友会第二季品鉴黄山毛峰
- 备战中秋茶礼市场 鹭岩好茶好礼
- 茶有十德 好茶需好水
- 好水斗好茶,摆起泉水宴 泉畔品好茶
- 喝好茶 请找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