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撒烤茶文化采风团贵州威宁感悟茶文化( 二 )


据介绍 , 威宁这个地方最初是不产茶的 , 茶叶都是从相邻的云南、四川和黔西北地区乃至贵州省的产茶地区购进茶叶 , 也有茶商专门做茶生意 , 从外地把茶输到威宁来进行交易 。但由于威宁和云南的几个县接壤 , 多数茶叶都是从云南输入 。茶叶以云南普耳绿茶为佳 , 不用红茶制作烤茶 。威宁地方早期由于较偏远贫穷 , 富足人家极少 , 数得上的仅是那些土司、土目和为数极少的官僚 , 从外面进的茶大多是一些低档茶叶 , 很少有高档茶叶进入这里 。
在烤制茶叶时 , 传统的威宁烤茶用的是木柴烧火 , 其味纯正 , 茶香具有特色 , 后来由于煤炭的开采 , 大家就开始用煤炭火烤茶 。这就是最初的“罐罐茶” 。
2011年 , 威宁县香炉山茶园在原有品牌“香炉山茶”的基础上 , 结合当地民族的“洋芋罐罐茶”饮茶习俗 , 引进先进烤制茶技术 , 研发了目前全国独一无二的烤茶品牌——“乌撒烤茶” 。这一品牌的创建 , 不仅为香炉山茶园2011年度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 还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
仅2011年 , 威宁县炉山镇新增茶园面积1000亩 , 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 , 茶农人均增收800元;茶叶每亩平均产值30000元 , 是马铃薯种植收益的10倍 。
“烤茶的香味很特别 , 有一股焦香味道 , 比起煮茶、泡茶独有韵味 。”年轻的茶艺师在煤炉边忙碌着 , 煤炉上的火正旺 , 三个大小不一的砂土罐正在火上烘烤 , 另外一个砂土水壶里则盛满了水 。茶艺师将一撮茶叶放入已烤制好的砂土罐里 , 听得焌出“滋”的一声响后 , 一股茶香沁入心脾 , 围观的采风团成员惊讶不已 。
“真的好香 , 有那么一股‘烤’的味道 。”诗人青红感叹道 。
乌撒烤茶所需的茶具十分简单 , 但其中最特殊的应属砂土罐 。这种砂土罐高约10至12厘米 , 直径约5至6厘米 , 口沿有或无溢口 , 正好装一杯水 。当地因饮茶习俗的原因 , 生产砂土罐的地方比较多 , 其中又以威宁一个名叫“小米倮”的地方出产的砂土罐为上乘之品 。
这种原生态的“砂土罐”甚至成为了“乌撒烤茶”品牌LOGO的原型 。该LOGO以水、火等自然元素、民族元素的融合 , 用图腾符号的形式将“乌撒烤茶”蕴藏的文化底蕴更恰如其分得表达、演绎出来 。
“烤茶的传统喝法有两种 , 即众饮和独饮 , 但两种方式的饮法基本一样 。众饮虽然人较多 , 但每个人都必须用一个砂罐 ,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每人一个盛茶汤的杯子 , 开水大家可以共用一壶 。”烤制着手中的香茶 , 茶艺师向采风团介绍说 , “乌撒烤茶”的众饮过程 , 充分展示出乌撒文化中茶文化的特质和意蕴 , 大西南月刊主编 , 贵州省作家、电视编导阿诺阿布更将这种茶文化称为“动态”的茶文化 。
“威宁烤茶 , 是一种生活化的饮茶方式 。”阿诺阿布说 , “在吃茶时代、煮茶时代、泡茶时代 , 现代人饮茶 , 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人在煮、泡 , 其他人在喝 。而‘烤茶’即‘罐罐茶’强调的却是一种共享的、互动的过程 。它让每一个喝茶人都可以 , 并且要求他们参与到烤制茶的过程中来 , 亲自体验茶文化的美好 , 这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 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生活中去了 。”
烤制过的茶叶在砂土做成的茶杯中旋转、下沉 , 隐约可见茶叶上略微焦黄的枝叶脉络 。手捧这杯茶 , “2011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流行唱法金黔奖获得者 , 来自乌蒙山腹地凉都六盘水的“彝人传奇组合”歌手之一的阿吉说 , 烤茶唤起了他小时候的记忆 。
“烤茶可以说是彝文化的一部分 , 它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的快乐时光 。”阿吉说 , “我习惯用音乐表达感情 ,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为它唱一首歌 。”
茶叶焦香 , 回味悠长 。而更浓的 , 却是历史缝隙间倾洒出的乌撒文化 , 它以无声的茶香润泽着贵州茶人的文化心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