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观社会,价格炒得再高 不过是个四不像

导读:茶,从未远离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甚至如今它还在以博人眼球的新闻,时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但茶以这样的方式“活在当代”,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
●家里有好茶,变成了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这就有问题了 。
●茶,从未远离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甚至如今它还在以博人眼球的新闻,时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但茶以这样的方式“活在当代”,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
●主持人:本报采访人员 支玲琳
●嘉 宾:陆留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解放观点: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日常饮品 。然而,即将过去的这个春天,有关茶叶炒出天价的新闻却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些名贵茶大有追赶“茅台”的奢侈之势 。作为一位爱茶之人,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陆留弟: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 。但在经济浪潮的裹挟下,多少也滋长了人们功利、浮躁的心态 。无论什么东西,不管与文化沾不沾边,都要炒作一番 。这些年下来,被炒作的已经数不胜数,包括白酒、红酒、红木家具、文物,等等 。但是茶不一样 。我们茶文化的老祖宗陆羽说,“茶,味之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这里的“俭德”,强调茶道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俭”,莫让欲望缠身 。还有中国人自古有云,客来敬茶、以茶待客 。现在这种内涵都所剩无几了,更多是炒作、天价 。家里有好茶,变成了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这就有问题了 。
正所谓“三口一品”,茶是要与人坐下一同慢品的 。如今茶还在,但渐渐让人喝不出味来了 。在市场的扭曲之下,一些茶正在从一种最普通大众饮品变成让人望而却步的 “奢侈品”,以及“喝茶不买茶,买茶不喝茶”的“特殊消费” 。坦率说,按照中国老百姓目前的收入水平,即便每斤定价千元,都太昂贵了 。
解放观点:一方面是茶叶作为炒作主题在国内受到各方追捧,另一方面,作为茶文化的“活化石”,茶道在日本流传至今不曾走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反差?
陆留弟:中国的茶,说起来是在公元前2700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神农发现了茶 。然而真正有据可查,是公元前59年,有个叫王褒的人在《僮约》中两处提到茶:“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这是中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 。不过真正正本清源,形成茶文化,还是到中唐,以陆羽的《茶经》问世为标志 。可以说,中国人有1200年绵长的饮茶史 。但我的一个感觉是,今天尽管喝茶的形态还有,但是茶文化的传承似乎是中断了 。然而,日本茶道为什么能够在4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延绵不断,不曾变味、走样?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日本僧侣将茶艺引进之后,孜孜不倦地用心去观察、思考和发现,从而创造出符合日本的一种茶文化体系 。直到今天,日本的寺庙里还都设有茶室,可以说他们的佛教与茶是结缘结到现在 。每年4月,京都、奈良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茶会 。我在京都就参加过好几次,深切感受到这个民族对于茶文化的一种热情 。
二是茶道已经成为日常修身之道,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 。日本的武士阶层有700年的历史 。因是武人,举止比较粗野,所以要贯之以“道”,使其有教养 。当时要成为一个众望所归的武将,一定要懂茶道、花道、香道 。于是发展下去,茶道就不仅是一种 “生活之茶”,更是一种以茶道和修身为主轴的“形式之茶”,并在普通民众中推广开来 。但是中国的传统是文人喝茶,而今随着“士文化”的淡化,茶文化也变得踪迹难寻 。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的一种遗憾 。
三是日本有一批文化学者,一直对茶道研究至今 。反观我们,对文化的研究是有断层的 。中国的茶文化,缺乏学术支撑,也缺少人去发掘它,更很少有人用心去研究它、发扬它 。如今将“茶文化”整天挂在嘴上的,不是文人,不是学人,而是商人 。
茶,从未远离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甚至如今它还在以博人眼球的新闻,时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但茶以这样的方式“活在当代”,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
解放观点:有人说,今天中国人唯恐被时代落下,一个个大步朝前、争先恐后 。茶文化作为 “慢生活”时代的产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也就难怪,当以“立顿”为代表的快捷茶包,甫一进入中国,就能迅速取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佳绩 。对此您怎么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