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史溯源,濮人为滇茶始祖之说

东晋常璩(公元347年或稍后)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 周武王伐纣 , 实得巴蜀之师 , 着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 , 西至表棘道 , 北接汉中 , 南极黔涪 。土植五谷 , 牲具六畜 , 桑蚕麻苎 , 鱼盐铜铁 , 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上述记载表明商周时期蜀之茶已作贡品 。据吴觉农《茶经述评》称:当时所指巴蜀包括今四川省及云南、贵州两省部分地区 , 故贡品中有云南茶 。又据《史记周本纪》载 , 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 。八国即庸、蜀、羌、鬓、微、卢、彭、濮八个部族国 。其中鬓族濮族均祖居云南 , 鬓族分布在今牟定县 , 濮族分布面广 , 周秦时期称为百濮 , 其后裔分支很多 , 历代称呼为朴子、朴子蛮、布朗;蒲蛮、古刘、哈瓦、德昂、崩龙等 。
流传至今 , 云南茶区还有布朗、哈瓦、德昂等少数民族 。据许慎《说文解字》说;这些称呼都是由濮蛮二字的音源而来 , 只是译音取字不同而已 , 百淄是言其多 , 非一迹之可循故谓之百;又据史料记载 , 潜人曾向商王朝献短(或曰矩)狗;清顾炎武《日知录》也说 , 明清时期规定云南顺宁府的蒲蛮以矮犬为贡品;《华阳国志南中志》记有:亮定南中后将永昌郡濮民数干部落移至云南郡和建宁郡囤田 。由上可知淄人祖居云南的历史长久 , 分布面也广 , 当地有适宜种茶条件 , 故有濮人为云南种茶始祖之说 , 这与上述商周时期云南以茶为贡品是吻合助 。
先秦时期南方民族 。由于部落分散 , 支系众多 , 不相统属 , 又有百濮之称 。濮分布在长江中游巴楚地区及其西南 , 相传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 。周宣王时 , 楚国内讧 , 王弟叔堪曾逃难于濮地 。春秋初 , 楚渐强大 , 开始向濮地扩张 。周平王时,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楚武王时 , 又开濮地而有之 。至楚庄王初 , 濮人势力仍盛 。楚四周民族趁楚大饥群起叛楚 , 百濮也在麇人率领下聚于选 。将伐楚 。选在今湖北枝江一带 , 可能是当时濮人聚居之地 , 麇人可能是百濮部落的首领 。楚庄王在打败各族后 , 很快强大起来 , 并国二十六 , 开地三千里,楚地濮人大部被征服,逐渐同楚人融合 , 并与楚人、蛮人、戎人等共同创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 。
中国西南古代族群名 。又称卜、百濮 。商周时 , 分布在江汉流域及其以南 , 后散居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与百越(见越)杂处 。约公元前16世纪,濮人向商汤王朝献过珠玑等产品 。约公元前11世纪 , 濮人与庸、蜀、羌等人一起参加了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 。周宣王初(公元前827),楚国的叔堪因争位而避难于濮人地区 。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濮人与麇人伐楚 。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楚人复以舟师伐濮 。后来很多濮人部落被楚国合并 。战国至汉朝时 , 组成夜郎国(今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的种人中 , 有濮人成分 。东汉的永昌郡(今云南大理和哀牢山以西地区)内有闽濮 , 与僚、越等人杂居 。三国时 , 濮人居住在蜀国的南中诸郡(相当于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 , 向蜀国纳贡赋 。蜀国平息了孟获等的叛乱后 , 迁濮人数千落于云南郡(今云南省大理州、楚雄州的部分地区)、建宁郡(今云南曲靖)地区 。唐朝时 , 云南地区有文面濮、赤口濮、黑僰濮,曾向唐朝进贡 。此后,史籍关于濮人的记载就很少了 。
【云南茶史溯源,濮人为滇茶始祖之说】濮人与越人聚居地区产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和丹砂(朱砂)等 。濮人曾以丹砂、短狗等方物向中原王朝进贡 。濮人有折齿(凿齿、断齿)的风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