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七万中国茶企难敌一家立顿公司,这种说法仅仅是从两者的销售额衡量,如果从企业的管理成熟度来衡量的话,两者就明显没有可比性了,立顿是企业,而中国茶企大都不像企业 。近两年来笔者阴差阳错地关注企茶行业,因而也结识了不少茶企老板,茶老板们虽然总爱向笔者探讨诸如茶叶产品创新、营销渠道创新、团队管理、茶企品牌塑造等有关茶企的发展问题,但与这些老板的交往中发现真正制约茶企发展的根源,恰恰是老板自身的管理知识太过缺乏 。以下笔者发现的现象,就是目前中国茶企普遍存在的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疾:
老板忙于做员工的事
在中国茶企里头,最忙的人无疑是老板 。老板作为大忙人本身并没错,因为老板应该是个社会活动家,要忙于广泛的社会交际;老板应该是个策划大师,要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要通过大量的交际了解市场;老板又应该是一个管理大师,要研究如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作用,要操动企业的日常运转 。但在茶企里头,老板们忙的尽是一些基层员工应该做的事务,茶老板们大都精于茶叶生产制作,因而一上班就是做着茶叶加工的技术活,老板成为公司最高级别的制茶师 。其他的事务尽管在外人看来不是老板的专长,但在茶老板们的眼里几乎都是自己轻车熟路的小事,产品的包装设计是老板手把手教设计师在做;营销培训是老板亲自在给员工讲课;广告宣传的文稿是老板的审定拍板;一个茶叶店店员的招聘面试老板亲自进行只要与公司有关的人财物、产供销事务,老板都亲力亲为地参与其中 。笔者曾就此撰文指出《老板,请给员工犯错的机会》,这一问题笔者也曾与茶老板面对面沟通过,但老板们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是对企业负责,是在关注细节.有的老板总不放心让员工自己去发挥,因而员工也只能凡事等待老板拍板,老板不在公司时员工们就无所事事,而老板自然就成为一个多功能员工了 。
事实上,任何老板都不可能是多面手,特别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许多专业性问题,老板应该是虚心向专业员工学习,而不是凭感觉就可以指挥员工做事 。我们发现许多做不大的企业都有同样的通病,那就是老板都很忙,忙的尽是些基层员工应该做的事 。
老板不相信外人
在茶企里头,老板对员工的专业能力的重视远不及对忠诚度的讲究 。老板之所以忙得不可开交,而尽忙些基层员工的活,其原因就是老板对那些招聘而来的外人心存警惕,认为他们是外人,外人就不会对企业忠诚,也就自然不会用心为企业做事 。在那些做不大的茶企里头,善于在老板面前阿谀奉承的员工,不论工作能力强弱都会被老板视为有忠诚度而得到重用 。茶老板们平时也很想招聘一些有相关专长得员工,但人才进入茶企后,老板还是习惯以领导者的身份发号施令,没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分工与授权,外人很难在茶企得到技能的发挥,员工大都只有听从老板的份,而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些茶企从其他行业挖来得人才,而到了茶企就一无是处,正由于小老板们的内外有别,一个外人在茶企谈不上得到个人发展,再好的员工也得最终选择离去,因而正如一位管理学界人士所说茶行业没有职业经理人的土壤.不是茶企的发展不需要职业经理人,而是茶老板们还没学会如何使用职业经理人这种外人 。
【中国茶企如何让传统行业与现代市场实现对接】目前中国茶企的老板绝大多数属于茶叶产区的农民,开茶叶店起家,以开店的方式管理公司,客观上普遍缺乏做大企业的基本管理常识,所以七万茶企难敌一家立顿也就在情理之中 。可见,中国茶叶行业要出现大企业,首当其冲的还是要有具备做大企业的老板出现 。职业经理人普遍认为,中国茶叶行业的变革,首先就是企业经营者思想的变革,而这样的变革就不是职业经理人所能企及的了,因而他们可以改变企业的某方面事务,却无力改变茶老板的思想 。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在现有条件下无疑是任重道远的,我们期待着外行的更多介入,让传统行业与现代市场实现对接 。
推荐阅读
- 教你如何把电脑磁盘标修改成你女神的图片
- 闽东茶艺表演助力茶企 茶商宣传
- 中国社科院茶研中心陆尧,文化兴茶 消费先行
- 闽茶企3月赴日参展 将正式拉开进军亚太市场大幕
- 宁化春辉茶业,打造线茶企品牌
- 茶中国宝,武夷山大红袍
- 中国早春第茶,三江春27日开采
- 皮革老化发粘如何处理 皮包边粘手怎么办啊
- 淘宝开店后怎么运营 淘宝新店铺如何运营
- 万姓族谱辈分 万姓辈分如何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