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贵族已逝 茶道犹存( 三 )


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 , 益发增添茶兴 。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 , 木架像塔形 , 下大上小 , 上面一格放炉子 , 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 。中间一格 , 是放扇子、钢筷等物 。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 , 或引火之物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有了这样的设置 , 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
砂铫:一般用砂泥制成
砂铫 , 潮安枫溪出产的最为著名 , 俗称茶锅 。一般用砂泥制成的 , 十分轻巧 , 水一开 , 小盖子会自动掀动 , 发出阵阵的声响 , 这时的水用来冲茶刚刚合适 。至于用钢锅 , 铝锅来煮水冲茶的 , 虽然也无不可 , 可是金属的东西 , 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 , 不算功夫了 。
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 , 煽火时既须用劲 , 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 , 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 , 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所以 , 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功夫的施展 , 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 , 大不过掌 , 竹柄丝穗的精雅 , 衬托着红、绿、白 , 各种颜色的茶具 , 加上金紫色的浓茶 , 自然别有风趣 。
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 , 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
如果还要再说些 , 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 。例如装茶叶的锡罐 , 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 。还有茶巾 , 专门以净涤茶具 。茶几 , 用以摆设茶具 。茶担 , 可以贮藏茶器 。春秋佳日 , 登山浮水 , 临流漱石 , 林墅深幽 , 席地小坐 , 烹茗啜饮 , 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
【潮汕功夫茶,贵族已逝 茶道犹存】欲饮功夫茶 , 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 。
功夫茶之收功烹茶
茶叶 , 茶具 , 水 , 火之后就是冲工了 。功夫茶独成一格 , 如果烹茶没有功夫 , 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 , 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 , 冲茶之法 。
第一式: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 , 掏火 , 扇炉 , 洁器 , 候水 , 淋杯等六个动作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 , 是一个预备阶段 。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 , 这候水 , 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 , 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 , 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 , 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 , 应立即将砂铫提起 , 淋罐淋杯 , 再将砂铫置炉上 , 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
第二式:纳茶
把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 , 分别粗细 , 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 , 再将细末放在中层 , 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 , 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 , 因为细末是最浓的 , 多了茶叶容易发苦 , 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 , 分别粗细放好 , 就可以使出茶均匀 , 茶味逐渐发挥 。
纳茶 , 每一泡茶 , 大约以茶壶为准 , 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 。如果太多 , 不但泡出的茶太浓 , 味带苦涩 , 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 , 一泡以开水之后 , 舒展开来 , 变得很大 , 纳茶太多 , 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但太少也不行 , 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神明变幻 , 由此开始 。
第三式: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 , 这就是指用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 , 见其沸如鱼目 , 微微有声 , 是为三沸 。铫缘涌如连珠 , 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 , 是为三沸 。一沸太稚 , 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 , 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 , 声若松涛 , 是为二沸 , 正好之候也 。
第四式:冲茶
当水二沸 , 就可以提铫冲茶了 。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提铫后走了七步 , 揭开茶壶盖 , 将滚汤环壶口 , 缘壶边冲入 , 切忌直冲壶心 。如果用的是盖瓯 , 冲一角 , 然后再冲各角 , 可同样忌直冲壶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