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或成紫砂发展双刃剑

【经纪人或成紫砂发展双刃剑】一头是藏家壶友求壶无门 , 一望壶门深似海;一头是紫砂工艺师忙于订单应酬 , 无暇真正的艺术创作 。一头是关于紫砂水很深的望而却步;一头是紫砂文化传播路径难循的文化苦旅--当紫砂发展到今天 ,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它的时候 , 它必须从原始的手工业范畴中脱离出来 , 向着正规的大文化、大艺术方向发展 , 而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脱节现状 , 需要更符合紫砂行业发展的运营模式出现 。面对这种状况 , 在艺术品领域呼声颇高的经纪人能否担起重任 , 藏家、紫砂人及业内人士各持己见 。
紫砂业现经纪人土壤
经纪人这个提法并不陌生 , 几乎熟悉或知晓影星、歌星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这个职业 。随着艺术品领域近年来持续地稳步发展 , 经纪人概念也渐渐地被引入这个行业 。比如书画界就有许多成功的经纪人运作的先例 。紫砂也不例外 , 当紫砂发展到今天 ,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它的时候 , 它必须从原始的手工业范畴中脱离出来 , 向着正规的大文化、大艺术方向发展 , 而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的诸多脱节现状 , 需要更符合紫砂行业发展的运营模式出现 , 而经纪人模式或许能对此有所推动 。
在陶都宜兴 , 有着近3万的紫砂从业人员 , 他们现在的销售方式 , 大多还是处于单一的订单加工 。对于一部分紫砂从业人员来说 , 行情好的时候 , 往往疲于应付各种要求的订单;行情不太好的时候 , 则需要想办法推广宣传自己的品牌 。真正用于潜心创作的时间实在有限 。一名宜兴的紫砂工艺师则明确地告诉采访人员 , 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紫砂艺人 , 几乎每个月都忙于参加各种展览及相关社会活动 , 应付订单往往是挤时间 , 至于创新创作反而成了件奢侈的事情 。业内人士指出 , 这样的发展方式对于紫砂行业来讲 , 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 它可以说是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 。紫砂行业应该适时地借鉴其他门类艺术品的运作模式 , 尝试引入经纪人机制 。
在艺术品领域不乏成功的经纪人运作先例 , 比如书画界的不少知名画家、书法家都尝试过经纪人运作 ,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紫砂行业渐渐地跻身艺术领域的时候 , 市场快速的发展也要求它向更为规范的模式靠近 。
而引入经纪人机制 , 也许并不只是为紫砂从业者带来便利 , 一大批紫砂收藏家也极可能因此更容易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 , 并把握市场走势 。一位藏家表示 , 紫砂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艺术品 , 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但是 , 对于热爱它的藏家来说 , 紫砂现在还存在信息不够对等、定价随意性大、文化推广不系统等一系列问题 , 这与这个行业刚刚起步发展有很大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 , 它更需要成熟的运作模式来推动 。经纪人机制也许会存在一些问题 , 但是 , 是可以尝试的一种方法 。
紫砂经纪人有章可循
其实 , 无论是书画经纪人也好 , 紫砂经纪人也罢 , 都属于艺术品经纪人的大范畴 , 只不过具体到某个门类 , 术业有专攻 , 所需的专业知识有所不同 。所谓艺术品经纪人 , 服务对象大致有两种 , 一种是买家 , 一种是卖家 。而事实上 , 单纯这样的区分都太过片面 , 这二者之间往往缺一不可 , 无法分割 。一个合格的经纪人 , 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既了解藏家的需求 , 又了解卖家的特点 。
事实上 , 如果稍加关注与考证不难发现 , 对于紫砂行业来讲 , 经纪人这个提法或许比较新鲜 , 但类似的运作方式却已曾经出现 。清末到民国时期 , 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繁荣 , 紫砂手工业也有了一定发展 , 在这种情况下 , 出现了一批有自己经营特点的店家 , 他们主动向当时有制作技艺功底的艺人订制款样 , 在作品上除了有作者本人的印章之外 , 还有店家号章 。到了民国20-30年代 , 宜兴、上海、无锡等地出现了专营陶器的商店 , 较为知名的有吴德盛、铁画轩等商号 , 这批商号不仅有自己的经营特色(相当于现在的企业文化) , 而且集结了一大批当时颇有实力的紫砂艺人 。当时 , 程寿珍、范大生、汪宝根、吴云根和王寅春等都向铁画轩提供过素坯 。这些商号 , 可以算是经纪公司的雏形 , 但又与经纪公司有一定的差别 , 比如商号的运作目的是创自己的品牌 , 而经纪公司的最终目的 , 是成功地打造紫砂艺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