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兴宁,茶农渴望重现昔日繁荣

【广东兴宁,茶农渴望重现昔日繁荣】兴宁茶业年产值曾达1亿元,现在许多茶田却荒芜失管
兴宁市种茶历史悠久,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颇有名气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名优乌龙品种,进入了规模发展,茶业曾盛极一时,产量、产值、质量、效益都逐年提升,1995年茶业的产值就达到1亿元 。可是到了上世纪末,原本兴盛的茶叶产业逐渐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衰落 。时至今日,在其他外地茶叶各领风骚的时候,兴宁的茶业却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 。人们不禁要问:兴宁的茶业怎么了?
采访人员走基层走在从兴城到径南镇采访的途中,从路两边的山坳里、山梁上还可以看到稀稀拉拉的茶树,茶树周围长满了杂草,看起来已经没人管理了 。随行的林先生告诉采访人员,从兴城到径南镇的沿途,曾经都是成片的茶林,但近几年都已荒芜了 。径南镇一种茶大户告诉采访人员,兴宁面积100亩以上的茶园只有铁山、黄蜂窝、永和、茶林场4个,其他是分散管理,不能形成集约化经营 。由于各茶场经营方式不同,受经营效益等诸多因素影响,对茶园投入逐年减少,有些茶园甚至失管,只采春茶,采多少算多少 。这样,茶叶鲜叶质量不稳,批量生产规模难以形成,造成各家各户种茶、卖茶的小生产格局,茶叶质量很不稳定,这种局面势必会导致茶业越做越小 。
钟老板一直在兴宁做茶叶生意 。他告诉采访人员,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变化,近年来,茶市的时髦品牌和品种不断变换,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化,可是兴宁的茶叶品系和加工方面比较传统单一,主要是传统工艺生产的绿茶、乌龙茶,品种老化,土壤肥力弱化,对茶园改善投入不够,对品种改良和新引进力度不足,20年来品种变化不大,导致市场竞争力减弱 。
一些茶农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由于种茶收益不好,大多数茶农也不把种茶作为主业,但他们有着发展茶业的强烈愿望,希望通过种茶致富,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兴宁茶业重现昔日的繁荣 。带着茶农们关注的问题,采访人员采访了兴宁市农业局负责人 。他认为,做大做强兴宁茶业,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扩大茶叶生产基地规模 。加快推进新品种茶园建设、老茶园改种换植、低产茶园改造,建立规模化、高标准茶园,扶持重点茶叶基地,实现有机茶生产 。二是培育、扶持茶叶龙头企业 。集中力量扶持1至2家规模型、外向型、带动型的茶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组织茶农、服务茶农、示范带动及开拓市场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加强茶叶科技队伍建设,成立茶叶科技协会,培养一批茶叶科技人员,在茶叶科技推广中发挥职能作用 。三是大力宣传茶文化,搭建更好的茶业交流平台 。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和茶叶大户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和推介会,提高兴宁茶叶的知名度 。四是实现绿色食品认证,力争有机茶生产有新的突破 。扶持培育既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又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新产品,大力提高兴宁茶的品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