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我的爱人相处?回溯童年依恋关系,找到和爱人更配合的方式

“我要是找老公,要找个像我爸爸那样的” 。
“我要是结婚,得找一个像我妈妈那样的女孩” 。
我们曾经是否也这样想过?
我现在的伴侣身上是否有我父母的影子?
这只是一部分人寻找伴侣的偏好,还是一个潜在的真理?即:成年后的浪漫关系,是否会受到婴儿期依恋关系的影响?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确实是会的 。
如何与我的爱人相处?回溯童年依恋关系,找到和爱人更配合的方式

文章插图
 
爱是从何而来的?还记得依恋关系的定义吗?
依恋,是指孩子对特定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积极情感联结 。大部分的婴儿依恋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
  • 安全型依恋
  • 回避型依恋
  • 矛盾型依恋
这样的类型是怎么确定的呢?我家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呢?
1969年,一个叫做安斯沃斯的心理学家,就做了一个“陌生情境实验”,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场景:
让一位妈妈和自己的宝宝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待着,一起玩玩具,然后妈妈离开房间一会儿,孩子自己待在房间里,看宝宝会是什么反应 。再然后让妈妈重新回去,重新和宝宝在一起,再观察宝宝这个时候的反应 。
如何与我的爱人相处?回溯童年依恋关系,找到和爱人更配合的方式

文章插图
 
不同依恋类型的宝宝,在“宝宝和妈妈一起”、“妈妈离开”、“妈妈再回来”(这段最重要)这几段时间里,会有不同的表现:
  • 安全型:
和妈妈在一起,很舒适、并不总是粘着妈妈,愿意独立探索;
妈妈离开时感到不安、哭泣;
妈妈会到身边时,很开心,欢迎妈妈 。
  • 回避型:
和妈妈在一起,无所谓;母亲离开时,无所谓;母亲回来,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 。
  • 矛盾型:
和妈妈在一起,很粘妈妈;妈妈离开时,表示强烈反抗;妈妈回来时,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
如何与我的爱人相处?回溯童年依恋关系,找到和爱人更配合的方式

文章插图
 
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和照顾者之间,是健康、积极、信任的依恋关系;
【如何与我的爱人相处?回溯童年依恋关系,找到和爱人更配合的方式】回避依恋型的孩子和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并且避免与照顾者进行交互;
矛盾依恋型孩子和照顾者分离时,表现出巨大的痛苦,但当照顾者回来后,又对其非常生气 。
依恋不仅是孩子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 。更具体的婴儿依恋内容,请参考:不粘人、不哭、超好带……真的好吗?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联想一下我们自己和爱人相处的时候,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情况?
如果爱人之间需要分开一段时间,发生的情绪可能和小孩子差不多 。
有的爱人虽然舍不得对方离开,但对方回来后,会非常欣喜地迎接对方;
也有的爱人在分开后,会失望、悲伤,等对方回来,就会发脾气,即便对方道歉了,也还是会生闷气,很难安抚 。
所以,心理学家鲍尔比(Bowlby)说:
“人类从摇篮到坟墓,都会有依恋行为 。”
下面这个表格,也许能让我们直观地发现:成年人的爱情表现和婴儿的依恋行为如此相近:
如何与我的爱人相处?回溯童年依恋关系,找到和爱人更配合的方式

文章插图
 
那么,依恋行为,是如何影响成人的浪漫关系的呢?
  • 我是怎样的人?
根据心理学家菲利普.谢弗的研究,可以通过思考下面的陈述内容,来测一测自己是哪种依恋类型:
(1)我觉得自己易于与他人接近,并且能够很惬意地信赖对方,也能获得对方的信任,我很少因为害怕被离弃或是被他人过于接近而担忧 。
(2)我在接近他人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不自在,我很难完全相信别人、依赖别人 。当有人对我特别亲近的时候,我会觉得紧张;我的爱侣常常要求我与他更亲密些,但这往往让我不自在 。
(3)我发现别人不愿和我接近 。我还常常担心我的爱人并不是真正爱我,或是不想和我在一起 。有时我想要完全融入另一个人,但这往往会把他们吓跑 。
根据谢弗的研究,同意第一段话的人属于安全依恋型,这样的人易于建立亲密关系并从中获得快乐,而且,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