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穴

膈俞穴位位置标准定位: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八会穴之血会 。

膈俞穴

文章插图
膈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
穴位解剖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
膈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 。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分布着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皮肤由第六、七、八胸神经后支内侧支重叠分布 。背阔肌由臂丛后束发出的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沿肩胛下肌腋窝缘下降,与肩胛下动脉的延续部,胸背动脉伴行至该肌 。
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 。
膈俞穴的作用膈俞穴意义:心下膈膜中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心血液的气化之气,性湿热 。(微观下的血液微粒则当看成是气态物)
运行规律: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
膈俞穴功效:散热化血 。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主治病症膈俞穴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等 。
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等 。
膈俞穴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 。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
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
穴位配伍膈俞穴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呕吐、呃逆;
膈俞穴配足三里穴、血海穴、肓膏穴治贫血 。
膈俞穴配中脘穴、内关穴,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肠炎 。
膈俞穴配肺俞穴、膻中穴,有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肺炎 。
膈俞穴配肝俞穴、脾俞穴,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主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
膈俞穴配曲池穴、三阴交穴,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补血水针 。
针刺方法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
【膈俞穴】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
艾灸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
膈俞穴解析膈俞 。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 。俞,输也 。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 。
血会 。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
附注: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2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
膈俞为经穴名(GéshùBL17) 。出《黄帝内经灵枢·背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 。膈俞是八会穴之血会 。膈指横膈,俞即输注,本穴是横膈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膈俞 。
特异性: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热病气穴,七椎下间主肾热 。
《针灸甲乙经》:癫疾多言 。
《针灸大成》:主吐食翻胃 。
《鑫鉴》:更治一切失血症 。
临床研究针刺膈俞穴可提前纠正贫血状态 。
针刺膈俞穴可改善膈肌的运动幅度,提高部分慢性气管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