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张靓颖|1966年的旧报纸:17年来的问题相声,马季那代人真是不容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想我已经用三秒钟夺走了你的“窝槽” 。
2004年后入坑的相声迷喜欢讨论一个问题:相声是如何衰落的 , 又是怎样在郭德纲的努力下起死回生的 。 这当然是个重要的话题 , 但不结合历史信口开河 , 是永远找不到正确答案的 。
相声的复兴 , 郭德纲有一份功劳 , 主要的贡献就是把相声的繁荣提前了 , “起死回生”他还谈不到 , 真正做到这点的私以为是马季姜昆这代人 。
新中国成立后 , 相声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五六十年代的彷徨期 , 六七十年代的湮灭期 , 八九十年代的空前繁荣以及2000年后的透支期 。 最要命的是第二个阶段 。
郭德纲在《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中说“传统段子总共1000多段 , 经过演员们的努力还剩下200来段 。 ”这句话有两点错误——传统相声没有1000多段 , 作品的遗失也不能全怪演员 。
有幸翻到60年代的一张旧报纸 , 相声的多灾多难跃然纸上 。 也因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 马季、姜昆那代人有多么不容易 。
1966年《天津新文艺》报纸刊登一篇文章 , 例数建国17年来几十段“问题相声” 。 这篇报道角度新颖 , 措辞犀利 , 讽刺意味十足 , 堪称杂文界的“歪批相声” 。
出于客观原因报纸不给大家截全 , 这里仅以几个段落为例 。
马三立马老果然大腕 , 榜上有名 。
《批三国》《文章会》《八扇屏》《夸住宅》 , 这都是传统相声中的精品 , 旧社会相声艺人安身立命的本钱 , 这里挑出毛病来了 。
必须承认 , 部分批评有中肯之处 , 比如《酒会》确实低俗了些 , 确实没有传承的必要 , 但大多数都是故意曲解的 , 为了批判而批判 。
这里有两个段子值得一说 。 《开粥厂》最初的脚本是《暖场》 , 经马老整理加工成了现在的样子 。 《打白朗》原名《得胜图》 , 张寿臣创作的作品 , 几经演变成了现在的《西征梦》 。
《报菜名》最初只是个贯口小段 , 好多艺人初舞台都拿这个段子练手 。
这几个都是“腿子活” , 学唱类的节目 , 最考验演员的戏曲功底 。 这类节目确实容易出问题 , 所谓“清风不识字 , 何故乱翻书” 。
常贵田先生有个创编段子 , 讽刺的就是这段时期的演出生态 , 他给《关公战秦琼》换了个名字——002大战002 , 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好笑 。
《交租子》应该就是李德钖的《唼封钱粮》 , 他跟张麻子合作的版本最为经典 。 1908年百代唱片给万人迷录音 , 其中就有《唼封钱粮》 , 现在网上还有资源 。
《扒马褂》就不用说了 , 相声界至高无上的存在 。 这个作品最牛的不是包袱有多好 , 而是经典至极的相声结构 。 后来许多所谓的“创编相声”、“新相声”用的都是《扒马褂》的底子 。
截图至此 , 大家看个新鲜 。
文章透露了两点信息 , 一个是提供这个名单的绝对是专业的相声演员 , 外行做不到这么面面俱到;另一个 , 有些段子失传了 。
比如《珍珠衫》《白字会》 , 这两个段子现在没人演了 , 不是说效果不好 , 关键是不会 , 没传下来 。
马季、姜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 , 传统相声的氛围天然不足 , 客观环境比较严酷 , 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 熬过困境带相声向死而生更是天大的功劳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 马季、姜昆属于超额完成 , 是值得相声迷尊重的 。
推荐阅读
- 张昊玥|18线女演员吐槽片酬低:月入不足2W,是往年的四分之一,不如上班
- 阚清子|郑爽同床4年的“好闺蜜”,终于轮到她红了!
- 施源|心居结局强行圆场,编剧真有你的,冯大年的事情就那么带过去了
- 张靓颖|离婚后“容光焕发”的5位女星,恩爱可以假秀,但鞋不合脚还得扔
- 张宇|“苦情歌王”张宇和才女十一郎,用歌曲记录下了38年的爱恨情“仇”
- 冯晓琴|《心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顾老太为何要刁难冯晓琴?
- 迪丽热巴|酷全年的布局吊打鹅厂?四大IP集齐八大流量,吸引八成以上仙侠迷
- 郑爽|和郑爽同床4年的“好闺蜜”,终于轮到她红了?
- 李亚鹏|李亚鹏51岁又生小儿子,李嫣一张照片,牵出与王菲欺瞒多年的秘密
- 施源|《心居》冯大年的逆袭结局,给施源的母亲提了一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