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 ,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 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在素有名家辈出的瓷器之国中国 , 宜兴紫砂陶何以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 , 异纷存彩、经久不衰?这也成为广大陶瓷工作者和紫砂陶爱好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我们也将就生产工艺进行一些探讨 。
(一)紫砂泥的制备及其对紫砂壶外观、内在质量的影响:
紫砂泥可以单独制成坯用泥料 , 与其它陶瓷坯料相比 , 具有加工工艺简便的优点 。然而 , 泥料颗粒的粗细 , 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 制成的紫砂壶产生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不同的内在性能 。紫砂泥的制备 , 基本上分成手工和机械加工两种 。民国徐珂在《清类钞》一文中描述道:泥初出山时 , 大如煤块 。舂以杵 , 必数次 , 始取其较细者 , 浸之於池 , 经数月 , 则粗分子下沉 。其最上层 , 皆有黏性 , 乃取以制器 。这是一种典型的手工加工方法 。直到解放前后 , 有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 , 此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 。在1958年 , 紫砂泥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用石轮辗破碎 , 加工细度控制在60目筛左右 , 1959年开始应用雷蒙粉碎机 , 细度在100目筛以上 , 湿水后通过真空绫泥机捏练 , 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
试样时代 紫砂泥团粒最大尺寸 相应的中国筛号 宋朝中期 0.70.5m/m 2635目清朝前期 0.5m/m 35目清朝中期 0.3m/m 5560目现代手工制 0.3m/m 60目现代机器制 0.15m/m 100120目应用手工制备的熟泥 , 经手工成壶 , 烧成后 , 由于泥团粗细悬殊 , 烧成时体积收缩不一 , 外表粗颗粒略有凸出 , 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 。犹如天津鸭梨的梨皮状 , 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 , 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 。用机器练制的熟泥 , 尽管手工成型 , 烧成条件不变 , 但其表面已失去梨皮状的艺术效果 , 制品的吸水率从通常的35%下降到目前的 1%左右 。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示:紫砂壶的外表是鉴别世传与现代作品的方法之一 。而茶壶气孔率的大幅的下降 , 直接影响了其实用性能 。
(二)独特的成型技艺:
紫砂壶的成型方法 , 有手工、注浆、旋坯和印坯等几种 。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 。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型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 。所谓精加工 , 系指用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 , 对已接上颈、脚、嘴、把手的壶口、身、盖的表面 , 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 , 这是紫砂壶成为工艺品的关键之一 。它的作用在于:紫砂熟泥颗粒大小不一 , 成型时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 , 在精加工过程中 , 用上述工具将坯体整平 , 并把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 , 使坯面平整光润 。这时坯体外表形成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 , 而内壁面虽在打拍泥片时也受拍打 , 但往往是稍事加工 , 泥料颗粒之间相对疏松 , 烧成后制品表面成梨皮状 , 而疏松的内部呈现一定的气孔率 。紫砂壶造型别致多样 。为不使它沦为一般的釉陶 , 以及历史原因 , 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 。要使紫砂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 , 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 , 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 , 轮廓线条分明 , 筋瓤纹理清晰 , 达到珠圆玉润 , 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 , 都需经过成型精加工来求得 。同时 , 精加工也是提高坯体粘度的重要手段 。例如大型圆条壶 , 壶口壶盖各有24条筋瓤对称 。由于加工精细 , 烧成后壶盖任意调换方位 , 都能与壶口相吻 。工艺水平高的紫砂壶 , 口盖准缝严密 , 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一般都在 0.5mm以内 , 是其它任何陶瓷壶类所无法比拟的 , 瓷器茶壶位移公差在13mm甚至更大 。由於紫砂壶精度高 , 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 , 成为紫砂壶泡茶不易 发馊变质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
- 紫砂收藏的六要素
- 紫砂的制作技艺
- 紫砂七老之顾景舟
- 紫砂艺品选壶 沏壶等常知
- 清洗紫砂老壶有妙法
- 范秀红,古朴凝练的紫砂气度
- 毛大步,把玩紫砂十二招
- 养紫砂茶具的好方法
- 紫砂杯优点及日常保养
- 李昌鸿沈蘧华,大师伉俪的紫砂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