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习茶的

【古人是如何习茶的】昔苏子瞻诗:从来佳茗似佳人 , 曾差山诗移人尤物众谈夸 , 是也 。若欲称之山林 , 当如毛女、麻姑 , 自然仙风道骨 , 不浼烟霞可也 。必若桃脸柳腰 , 宜亟屏之销金帐中 , 无俗我泉石 。
鸿渐有云: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 , 盖水土之宜也 。此诚妙论 。况旋摘旋瀹 , 两及其新邪 。故《茶谱》亦云:蒙之中顶茶 , 若获一两 , 以本处水煎服 , 即能祛宿疾 。是也 。今武林诸泉 , 惟龙泓人品 , 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 。盖兹山深厚高大 , 佳丽秀越 , 为两山之主 。故其泉清寒甘香 。虞伯生诗:但见飘中清 , 翠影落群岫 。烹煎黄金芽 , 不取谷雨后 。姚公绶诗:品尝顾渚风斯下 , 零落《茶经》奈尔何 。则风味可知矣 , 又况为葛仙翁炼丹之所哉!又其上为老龙泓 , 寒碧倍之 。其地产茶 , 其为南北山绝品 。鸿渐第钱唐天竺、灵隐者为下品 , 当未识此耳 。而《郡志》亦只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 , 皆未若龙泓之清馥隽永也 。余尝一一试之 , 求其茶泉双绝 , 两渐罕伍云 。
茶之团者片者 , 皆出于碾铠之末 , 既损真味 , 复加油垢 , 即非佳品 , 总不今之芽茶也 。盖天然诸者自胜耳 。曾茶山《日铸茶》诗:宝锛不自乏 , 山芽安可无 , 苏子瞻《壑源试焙新茶》诗:要知玉雪心肠好 , 不是膏油首面新 , 是也 。且末茶瀹之有屑 , 滞而不爽 , 知味者当自辨之 。
芽茶以火作者为次 , 生晒者为上 , 亦更近自然 , 且断烟火气耳 。况作人手器不洁 , 火候失宜 , 皆能损其香色也 。生晒茶瀹之瓯中 , 则旗枪舒畅 , 清翠鲜明 , 万为可爱 。唐人煎茶 , 多用姜盐 。故鸿渐云:初沸水合量 , 调之以盐味 。薛能诗:盐损添常戒 , 姜宜着更夸 。苏子瞻以为茶之中等 , 用姜煎信佳 , 盐则不可 。余则以为二物皆水厄也 。若山居饮水 , 少下二物 , 以减岗气或可耳 。而有茶 , 则此固无须也 。
今人荐茶 , 类下茶果 , 此尤近俗 。纵是佳者 , 能损真味 , 亦宜去之 。且下果则必用匙 , 若金银 , 大非山居之器 , 而铜又生腥 , 皆不可也 。若旧称北人和以酥酪 , 蜀人入以白盐 , 此皆蛮饮 , 固不足责耳 。
人有以梅花、菊花、茉莉花荐茶者 , 虽风韵可赏 , 亦损茶味 。如有佳茶 , 亦无事此 。
煮茶得宜 , 而饮非其人 , 犹汲乳泉以灌蒿莸 , 罪莫大焉 。饮之者一吸而尽 , 不暇辨味 , 俗莫甚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