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穴

支正穴位位置标准定位:支正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 。
支正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
一说支正穴“去养老一寸七分”《针灸集成》 。

支正穴

文章插图
支正穴的准确位置图
支正穴位怎么找支正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穴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
支正穴的位置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
解剖位置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
支正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 。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末支 。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桡侧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 。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还有贵要静脉,该静脉以不同形式与肘正中静脉相连,最后归流肱静脉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贵要静脉的后方穿前臂深筋膜,入尺侧腕屈肌,再深至指深屈肌 。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该肌桡侧半由正中神经支配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 。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 。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桡侧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末支通过 。
支正穴的作用支正穴意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
【支正穴】运行规律: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 。
特异性:支正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络穴 。
功能作用: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安神定志,清热解表,通经活络、解表热,清神志,疏经络、消热养阳、舒筋活血之功 。
主治疾病支正穴主治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眩晕,神经性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易惊,惊恐悲愁,精神病,消渴,寒热,颔肿,神经衰弱,癫狂,肩臂肘挛痛,手不能握,尺神经麻痹,颌肿,指痛,麦粒肿,四肢无力,项强肘挛,疥疮生疣,十二指肠溃疡等 。
支正穴主治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消渴 。
支正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神志及其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寒热、头痛、目眩、项强、颔肿、神经衰弱、癫狂、肩臂肘挛痛、手不能握、尺神经麻痹等 。
支正穴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颌肿,癫狂,消渴,肘挛,指痛等 。
支正穴主治癫狂,易惊,好笑善忘,惊恐悲愁;头痛,目眩,颔肿,麦粒肿;四肢无力,项强肘挛,手指痛;疥疮生疣,热病 。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眩晕,神经性头痛;
其它:麦粒肿,十二指肠溃疡等 。
穴位配伍支正穴配合谷穴治头痛 。
支正穴配三焦俞穴治目眩头痛 。
支正穴配神门治神志病 。此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主治癫狂,精神病 。
支正穴配曲池穴治肘臂手指痛不能握 。
支正穴配肩髎穴,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手指疼痛,挛急 。
支正穴配鱼际穴、合谷穴、少海穴、曲池穴、腕骨穴,治狂言 。
支正穴配少海穴、曲池穴,治肘臂手指痛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
针刺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下放散至手[7] 。
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
支正穴解析·支正 。支,树之分枝也 。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 。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 。
·手太阳络穴 。络,联络也 。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
附注:支正穴为手太阳经络穴 。
·支正为经穴名(Zhīzhèng SI7) 。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属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 。支指支别,正指正经,手太阳经络脉由此别离正经走向手少阴经,故名支正 。主治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眩晕,神经性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易惊,惊恐悲愁,精神病,消渴,寒热,颔肿,神经衰弱,癫狂,肩臂肘挛痛,手不能握,尺神经麻痹,颌肿,指痛,麦粒肿,四肢无力,项强肘挛,疥疮生疣,十二指肠溃疡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