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产地布朗古茶山介绍( 二 )


布朗族能歌善舞 , 有着丰富的民间歌曲与舞蹈文化 。传统的音乐分为索、笙、宰、拽四类;民间舞蹈分为歌舞、鼓舞、武术舞等几种 。
布朗族的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 , 每当逢年过节 , 他们都会聚集到固定的活动场所 , 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 。
布朗山茶山
世居于此的布朗山民——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在苍莽大山中建立村寨 , 聚族而居 。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 , 山中的村寨 , 大的有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几座 。国内一些学者曾考证 , 布朗山种茶的历史 , 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人类消耗的第一片茶叶 , 就是当地居民的祖先摘下来的 。据专家考证 , 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 , 具体说 , 包括了今天的布朗、佤、德昂等民族 。在历史上 , 百濮民族曾经南迁 , 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吴哥窟为代表的旷世文明 。与这些远出国门的祖先相反 , 留在国内的布朗、德昂等族 , 直至民国时期仍身处密林 , 在这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布朗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始终不曾离开云南一步 , 远离外部世界的召唤 。所以 , 可以这样说 , 布朗山中的居民是云南原生的土著民族 , 是真正的云南人之根 。也许正是由于这千年的闭塞、千年的隐居 , 布朗山民们才能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在这里 , 他们食百草、尝百味 , 将无数大自然的馈赠收入自己的杯盏之中 , 满山的奇珍化成强健体魄的营养 , 其中茶叶便是被布朗山民最早驯化、种植和享用的 。
布朗山茶山每亩多则达200余株 , 少则2030株 , 管理粗放 , 茶农每年除12次草外 , 均不进行茶枝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 , 任茶树自行生长 。因此 , 茶树高分枝少、产量低 。解放后 , 乡政府组织开展对老茶园进行修整 , 同时 , 组织利用荒山开辟种植新茶园 , 积极推广茶叶种植新技术 。1982年茶园承包到产后 , 实行家庭生产与管理 , 茶叶逐步成为布朗山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 , 新茶园的发展速度加快 。19881990年 , 勐海茶厂先后在布朗山的班章村开辟茶园茶地200亩 , 开始采用无性发育苗繁殖(扦插)技术 。1992年以后 , 党委书记杨文明将发展茶叶列为布朗山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 。之后的几年里 , 生态茶叶种植已成为布朗山布朗族的重要产业 。2004年后 , 布朗山茶叶价格上涨 , 成为农民脱贫的主要产业 。2008年 , 全乡共有茶叶面积28005亩 , 产量4649百公斤 , 茶叶产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 。
布朗山的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 是绿色健康的生态茶 。因而倍受全国各地朋友的喜爱 。众多普洱茶商都看准布朗山的优质自然与生态条件 , 汲取其精华 , 为茶友提供品味醇正的普洱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