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穴( 二 )


如果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 。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 。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 。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
脑膜中动脉的两个前后分支损伤以及大脑颞叶皮质沟内的动脉损伤,会在脑膜的更深一层形成以颞区为中心的巨大颅内血肿 。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说打击到太阳穴是相当危险的 。
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成了薄弱带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 。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 。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 。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
脑膜中动脉前支则完全穿过骨板,在颞骨内面形成了一条长2厘米左右的骨管 。由于骨管的存在,使脑膜中动脉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 。当太阳穴遭外力打击时,脑膜中动脉前支极易在骨管处撕裂 。同时,颞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处形成.当骨折线横跨骨管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颅内血肿,往往更为严重 。
因此,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区,即以颅骨颞鳞部为中心的颅骨骨折多发区和以大脑颞叶为中心的颅内血肿多发区 。
打击太阳穴破坏平衡机能太阳穴深层脑组织是大脑颞叶 。颞叶是大脑皮层的位听中枢 。位听中枢支配着人的位听神经,可以通过中耳感受听觉、感受外界音响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通过内耳“前庭装置”感受体位在空间的变化,并由此来调节全身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平衡 。因此,大脑皮层的这一区域除感受听觉,还控制着人的平衡感觉 。
此外,太阳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的汇集之处 。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感觉,是对痛觉最为敏感的脑神经 。睫状神经节是调节视力活动的重要神经节 。
太阳穴一旦受到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神经受到强烈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紊乱 。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皮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 。因而,以一般暴力打击太阳穴虽不至于造成颅脑损伤,但很容易将人击倒 。我国民间武术中过去就有“一法打太阳,拳中倒地下”的记载,以上介绍了关于太阳穴的一些简单事项,如太阳穴的位置,太阳穴的保健,太阳穴的主治疾病及需要注意点 。
太阳穴解析太阳为经外奇穴名(tàiyáng EX-HN5) 。出《备急千金要方》 。别名前关、当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穴 。每日揉按5~10 min,有预防感冒、头痛的作用,还可美容除皱 。
太阳的别名:前关(《太平圣惠方》)、当阳 。
文献摘要《太平圣惠方》:前关二穴,在目后半寸,是穴亦名太阳之穴 。头风、赤眼头痛、目眩目涩,可灸 。针入三分 。
《圣济总录》:眼小眦后一寸,太阳穴,不可伤,伤即令人目枯,不可治也 。
《针灸大成》: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 。治眼红肿及头痛,用三棱针出血 。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颈,紫脉即见,刺出血立愈 。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出血,极效 。
《良方集腋》:偏正头风,斑蝥一个,去头足翅,隔纸研细为末,筛去衣壳,将末少许点在膏药上,如患左痛贴右太阳,患右痛贴左太阳,隔半日取下,永不再发矣 。……头风痛坏一目,川贝母一粒,白胡椒七粒,共研末,葱头汁为丸,如柏子大,用膏药贴在太阳穴,目可重明 。
《验方新编》:风火眼痛,黄丹和白蜜调敷太阳穴立效 。
研究进展流行性结膜炎:点刺太阳穴为主治疗103例,效果较好 。能调整非洲流行性结膜炎引起的血象异常,促进角膜溃疡穿孔的愈合,促进角膜近期瘢痕的吸收,缩小 。
头痛:配印堂,点刺放血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50例,效果良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