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相对开放、相对外倾、色调热烈的唐代文化向相对封闭、相对内倾、色调淡雅的宋代文化转型,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 。土地私有制的普遍发展,个体的主体价值意识和人格意识较为自觉与明朗,教育对象上打破严格的门阀贵族限制,显示出平民化和普及化趋向,整个社会构成比以往远为庞大和更有教养的阶层,促使宋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多样化地全面开拓,创造出“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象 。面对历史提供的大好机遇,宋代茶业茶叶品牌文化自由伸展,形成昌盛的局面 。
自从历仕后晋后汉、官至左仆射的和凝开始,其后的宰辅也都好饮茶,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也有饮茶癖好 。宫廷兴起的饮茶风俗极大地推动了茶业发展,除了茶业发源地的巴蜀,东南地区的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等路的茶叶栽培也非常普遍,产量不断增长 。南宋绍兴末年东南十路就有6 0州、2 42县产茶,实现了茶业重心由巴蜀逐步向东南的转移,出现了大量“以茶为业”的园户和兼农兼茶的半专业户,还有从事水磨茶经营的水碚户和焙户 。当时,“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宋王安石语) 。茶叶流通非常兴盛,大中城市茶坊林立,小市镇也有茶坊、茶铺,甚至在茶叶运输线上兴起若干商业都市 。宋壬朝还与周边政权及少数民族广泛进行茶叶贸易,如宋辽、宋金边界的榷场贸易和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都规模大、影响广 。茶的税赋收入已成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除贡茶之外,景德元年(1004)东南六路茶利收入高达569万贯,平常年份也在100万贯以上;四川茶利在未行榷禁前为30万贯,榷茶后的元丰五年(1082)高达1 00万贯,南宋建炎四年(1130)行卖引法后高达170万贯,绍兴十七年(1147)达200万贯 。此外,官营水磨茶收入也很可观,如元丰中仅20万贯,政和四年(1114)高达400万贯 。广袤的产茶地域、精湛的品质特色、高额的茶利收入,促使宋代茶业蓬勃地继续向前发展 。
随着茶业的兴盛,饮茶风习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从皇宫欢宴到友朋聚会,从迎来送往到人生喜庆,到处飘浮着茶的清香,到处洋溢着茶的清风 。如果说,唐代是茶文化的自觉时代,那么,宋代就是朝着更高级阶段和艺术化的方向迈进了,如形式高雅、情趣无限的斗茶,就是宋人品茶艺术的集中体现 。斗茶又称茗战,是以竞赛的形态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 。斗茶具有技巧性强、趣味性浓的特点 。斗茶对于用料、器具及烹试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来衡量斗茶的效果 。要想斗茶夺魁,关键在于操作:一是“点”,即把茶瓶里煎好的水注入茶盏;一是“击拂”,即在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 。而斗茶时所出现的白色汤花与黑色兔毫建盏争辉的外观景象,茶味的芳香随茶汤注入心头的内在感受,该给心态更为内省、细腻的宋代人士,带来多少的愉悦和慰藉啊!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以满腔的激情、夸张的手法、高绝的格韵、优美的文字,写下《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描述了当时的斗茶风俗茶叶品牌的神奇功效 。这首脍炙人口的茶诗,被人们认为可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媲美 。斗茶艺术至迟在南宋末年随着饮茶习俗茶叶品牌具等一起传入日本,形成了“体现禅道核心的修身养性的日奉茶道 。”现代日本茶道文化协会负责人森本司朗先生认为: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文化’ 。
“诗因茶而诗兴更浓,茶因诗而茶名愈远 。”随着茶风的兴盛,宋代有关茶的吟唱诗文也空前增多 。宋代茶书的编撰也超过了唐代,已知的几近30来种 。宋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而宋代的第一部茶书一一陶谷撰写的芬茗录》则写定于公元970年 。陶谷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和宋,他以“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著称 。他一生好茶,痴迷于茶事 。《藓茗录》约近1000字,分为18条,内容是有关茶的故事,对研究茶由五代至宋茶的演变、渊源有重要意义 。
【宋代茶道意境之宋代茶业大观】任何时代的风尚都与统治阶级的倡导有关,统治阶级的嗜好影响着社会风习的发展 。由于宋代皇宫、官府对斗茶、茗战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倾身事茶不知劳”,使饮茶风习进一步普及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茶税成为封建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又反过来促使最高统治者重视茶业 。陆羽《茶经》如果说还只是不得志文人的潜心研究,那么,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则是当朝天子的精心论述 。茶书,也从低贱的地位升到尊显的祭坛 。
推荐阅读
- 日本茶道的发展
- 英国茶道
- 新罗时代茶道文化六,典范茶人元晓
- 长安茶道礼法
- 茶道大师里千家撰述茶之心
- 关于茶道礼法的介绍
- 陆羽催生唐代茶道
- 关于茶道八大礼法介绍
- 谨敬清寂日本的茶道精神
- 日本茶文化之,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