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与隶书 汉的小篆体

昨天晚上 , 有位网友同学说汉代主流是隶书 , 我说 , 这样说太笼统 , 毕竟汉代真正实现隶书主流 , 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隶书也不是一下就成为“隶书”的 , 隶书早期应该是篆书体制下的行书和草书 。而且 , 秦代就已经存在流通的“隶书” , 非常不确定 , 东汉以后才发展为确定的隶书和草书了 。
【篆文与隶书 汉的小篆体】所以 , 严格说 , 秦代的隶书 , 只能说是相对于篆书的行书或者草书 。
网友:隶书一般分两种:秦隶和汉隶你翻翻马王堆帛书--秦隶巅峰(汉承秦制) , 汉代主流书法就是隶书 , 只是逐步从秦隶演化成汉隶 。
回答:秦代是有隶书 , 但是还没有成熟 , 西汉末隶书才成熟 , 官民统一使用隶书了 。东汉之前 , 官民各有自己的字体流通 , 官方是小篆 , 民间是隶书 , 隶书是一个统称 , 应该叫做行书草书比较合理 。
网友:你发几个汉代官方小篆图来 。

篆文与隶书 汉的小篆体

文章插图
东汉《袁敞碑》
回答:官方文件国家图书馆保存 , 每过几十年一百年要修改 , 修改的时候 , 就用官方流行书体 。所以 , 没有保存下来 。比如说 , 司马迁的史记是汉武帝时代的著作 , 估计最后是小篆字体 , 但是 , 东汉时代抄录 , 就会成为隶书了 。
再比如说 , 《竹书纪年》晋代发现时是古隶竹书 , 抄录整理时 , 就会成为隶书或者楷书了 , 所以 , 竹书纪年是什么字体 , 你永远看不到了 。
西汉时代的官方文物发现不多 , 但是 , 东汉也有小篆碑刻 , 例如《袁安碑》等等 , 说明小篆在民间 , 也有应用 。
篆文与隶书 汉的小篆体

文章插图
东汉《袁安碑》
事实上 , 汉代真正的楷书仍然是小篆 , 只不过流通范围有限而已 。
有学者说 , 汉代根本没有流通小篆 , 这也太绝对了 , 至少从秦代到汉武帝时代 , 将近120年时间里 , 小篆是官方流通的主流字体 , 而民间仍然是隶书 。
你说的马王堆隶书明显不是成熟的隶书 , 不成熟的隶书异彩纷呈 , 不只是马王堆帛书一种 。
网友:这个是西汉《银雀山汉简》 , 你认为是小篆?隶书是秦代程邈标准化成秦隶 , 这是隶书成熟的标志 。
篆文与隶书 汉的小篆体

文章插图
《银雀山汉简》
回答:载体与字体要分清楚 , 请看西汉《鲁北陛石题字》就是小篆 , 不过 , 西汉留下来的官方小篆证据太少 , 因为西汉碑刻还没有兴起 , 文件被更新 , 你要讲个道理 。王莽时期还改造过小篆 。如果小篆不是官方楷书地位 , 请问“小学”为什么流传到清代 , 甚至今天?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都要学说文解字 , 所以 , 小篆不绝 , 反而大篆不传 。书法史公认隶书在西汉不是官民共同使用的 , 考古也证明是这样 , 而且 , 隶书一直没有统一的书法师法和标准 。
篆文与隶书 汉的小篆体

文章插图
《鲁北陛石题字》
网友:没有足够证据 , 只靠猜测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汉代留下最多的文字载体是汉简 , 还有帛书 , 所以官方主流字体就在简书和帛书中 。二袁碑篆法是碑额型篆法 , 具有流利的书写特质 , 纯篆书存世太少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石门颂礼器碑…各种隶书不要太多 。哪怕天发碑还是变种篆书 。篆书在汉代更多是装饰意义的 。
篆文与隶书 汉的小篆体

文章插图
东汉《袁敞碑》
回答:按你的说法 , 许慎的说文解字 , 也没有必要用小篆了吗?小篆在汉代到清代都是必修课 , 汉代的楷书是小篆 。怎么是猜测?
所谓“隶书”春秋时代就开始了 , 战国晚期已经流行 , 不是秦代才流行 , 程邈改造隶书 , 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 只是一个传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