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启|相声百年恩怨之马三立郭荣启:大师交恶,绝非为一个小小的杨少华

郭荣启|相声百年恩怨之马三立郭荣启:大师交恶,绝非为一个小小的杨少华

文章图片

郭荣启|相声百年恩怨之马三立郭荣启:大师交恶,绝非为一个小小的杨少华

文章图片

郭荣启|相声百年恩怨之马三立郭荣启:大师交恶,绝非为一个小小的杨少华

文章图片

郭荣启|相声百年恩怨之马三立郭荣启:大师交恶,绝非为一个小小的杨少华

文章图片

郭荣启|相声百年恩怨之马三立郭荣启:大师交恶,绝非为一个小小的杨少华

自张三禄天桥撂地说单口 , 相声这行就算正式诞生 , 朱绍文一个头磕在地上 , 为后世磕出一片四海八荒 。 德字辈一鸣惊人 , “寿”“宝”两代风云际会 , 大师层出 , 相声进入最辉煌的巅峰 。
令人遗憾的是 , 这两代艺人彼此之间 , 似乎并不和睦 。

艺人之间的矛盾很多 , 坊间传闻多如牛毛 , 最神秘的当属马三立郭荣启 。 这两个人素有“不和”的说法 , 但具体不和的原因 , 没人能说出个一二三 。
两位大师交恶 , 十有八九是真的 。 相声这行很特殊 , 这是个接地气的行业 , 艺人跟老百姓的界限很模糊 。 所以行里的事老观众都能看个差不多 , 两人关系怎么样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
另一方面 , 一些人出于兴趣学了相声 , 本事没学着装了一肚子八卦 , 转行不干这个了跟人呲牛皮 , 一些本应不为人知的“内幕”就流传出来了 。

“不和”传闻的源头 , 据说是马志明接受电台电视台采访时谈到拜师经历 , 说寿字辈在世的没几个 , “天津的郭荣启算一个 , 这么多年没来往 , 也找不着他” 。 这句话经本人反复查证应该是误传 , “这么多年没来往”说的是陶湘如 , 被人移花接木了 。
马三立跟郭荣启的交恶 , 十有八九是互相看着不顺眼 , 谁也不愿搭理谁 , 绝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 交恶的原因 , 有人说是因为杨少华 。

杨少华在常连安的撮合下拜郭荣启为师 , 郭荣启不承认这个徒弟 , 马三立80年代编纂相声族谱把杨少华归于郭荣启门下 , 引起对方不满 , 这是普遍的说法 。
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 马三立编族谱是在1985年 , 认杨少华为干儿子、把杨少华调进天津曲艺团都是70年代之前的事 , 要真是因为杨少华俩人早掰了 , 根本等不到1985年 。
另外当年的杨少华十分落魄 , 混不上饭靠同行救济 , 两位大师还不至于为了一个小小的他撕破脸 。

真正的原因 , 据我分析 , 主要有两点 。
决定性的因素是郭荣启的性格 。在艺术巅峰的40年代 , 郭荣启是足以比肩马三立侯宝林的大名家 , 天津有名的火档 。 他的《夜行记》《卖布头》公认高出侯宝林一筹 , 怯口版《绕口令》连张寿臣都拍手称好 。 所以郭荣启的本事毋庸置疑 , 肯定对得起“大师”这两个字 。
然而这么牛的一个人 , 留下来的趣闻轶事少之又少 , 跟同行似乎根本没什么交往 , 这是怎么回事?应该就是因为性格不好 , 圈内人缘不行 。 这里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 一个是杨少华回天津投靠的是马三立 , 没拜郭荣启的码头;另一个是谢天顺评职称比马志明低了一级 , 不高兴 , 俩人掰了 。

郭荣启再不承认杨少华 , 师徒的情分还是有的;谢天顺不满意职称低一级 , 马志明说是因为他觉得他爸爸能耐也挺大 , 论家世不比马志明差 , 连郭荣启的名字都没提 。 当时郭荣启是天津曲艺团理事 , 话语权是有的 , 应该就是人缘不行 。
郭荣启的性格 , 跟少马爷马志明应该很像 , 也是生冷蹭倔 , 动不动犯葛 。 郭荣启跟朱相臣裂穴没有任何征兆 。 郭荣启找到朱相臣 , 说咱俩搭档有几年了 , 好聚好散 , 就这么裂了 。 后来所谓的“让贤”给苏文茂 , 个人认为有粉饰的成分 。

郭荣启的性格跟他的经历有关 。 很不幸 , 郭荣启走了父亲的老路 。 郭荣启的父亲郭瑞林 , 京剧出身 , 因“国丧”改行说了相声 , 师承范长利 。 郭瑞林巅峰期比所谓的“相声八德”也差不了多少 , 尤其柳活更是一绝 。
但是郭瑞林是“金包银”的命 , 一辈子穷困潦倒 , 只有跟李德钖搭伙的时候有过短暂的辉煌 。 后来李德钖给张寿臣捧哏 , 郭瑞林去了二人转的大本营沈阳 , 生活水平再也没起来 。 郭瑞林后来生病去世 , 看病、发丧的钱都是同行接济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