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线|换粗线没口,换细线总断!这一问题难倒很多钓鱼人,如何是好?

前天我写了一篇关于线组的文章,大概内容是春季是钓鱼的旺季,鱼儿咬钩猛、还总上大鱼,所以线组上可以用的稍微粗一些,这样可以提高作钓效率。
那篇文章阅读量挺高,而且我看钓友们的评论大多数也是认可的。但有一位钓友私信我了,说现在温度还比较低,他还是习惯用细线,但是用细线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鱼经常切线,连跑几条也肉疼,于是就换粗,可是换粗了以后直接就没口了。
另外他还补充道,这个事不仅仅发生在冬天或春天,其实夏天更多见,尤其是钓鲤鱼,那种大个体的纯本地野生鲤鱼好像成精了一样,小钩细线钓鲫鱼经常咬钩,但换粗线大钩专门守钓却不来了!
这个问题我以前专门说过,今天就再说一遍,也有类似经历却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建议好好看,因为我下面说的绝对是非常实用的!
细线|换粗线没口,换细线总断!这一问题难倒很多钓鱼人,如何是好?
文章插图

首先要纠结一个很大很大的误区:很多时候并不是换上粗线就没口,而是窝里没鱼了!(划重点了)
用细线小钩钓鲫鱼,偶然遇上了一条鲤鱼,由于线太细不够结实结果导致断线跑鱼,刚开始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在意,于是换了一副和刚才一样粗的线继续作钓。但过了一会儿又遇上一条鲤鱼,又跑了。在连续2次断线跑鱼以后,你有点心疼了,于是赶紧换了一副粗线,结果等了很久很久都再没有口!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作钓经历,是不是和我说的一样?纯守鲤鱼也一样,刚开始你可能用的线比较保守,只有切了一次两次后才会把线换粗,可是换粗后就不吃了。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于是你就得出细线容易断、粗线没有口的结论。
前半句是事实,可后半句往往是心里作用,实际的情况是经过前面一二次跑鱼以后,窝子被搅了、鱼吓跑了!野生的“大鱼”,本身就不可能大量聚集,就算是好几条聚在一起,那大鱼本身就很谨慎,受到惊吓肯定跑、而且跑了很难再回来。鲤鱼就更别说了,这种鱼更是狡猾。
细线|换粗线没口,换细线总断!这一问题难倒很多钓鱼人,如何是好?
文章插图

细线总断、粗线没口,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上面说的那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我也没说用粗线没口完全是心里作用,比如钓轻口鱼那确实是线细一点入口性更好、信号也更灵敏,另外在钓鲤鱼时如果调钓不当、线组在水下的状态太过灵敏,那么粗线确实也是不太好钓。
要想十分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线组能完全大小通杀,合理的选择装备、合理的搭配,也只能相对地把目标鱼的体型扩大一些。比如原先你这线组最大只能钓一斤多的鱼,那么合理的搭配装备或者使用合理的手法以后,也许能拿下二三斤的。
第一个办法:尽量使用软竿、长竿。
软竿护线、长竿增加遛鱼半径,这对降伏大鱼都是有效的,除非你是在障碍物特别多的地方作钓,那软竿不能用因为控鱼比较麻烦。
细线|换粗线没口,换细线总断!这一问题难倒很多钓鱼人,如何是好?
文章插图

第二个办法:尽量不打满竿。
抛满竿是很多钓友的一个习惯,但是抛了满竿以后一单中大鱼很难在第一时间把鱼竿立起来,鱼竿不立起来就发挥不了作用,力量全部由鱼线承受,那就断线率就蹭蹭上涨了。如果你没有办法改掉这个习惯,可以在打满竿以后把鱼竿往回拉一些,或者干脆绑个失手绳。
第三个办法:缩短子线和主线的号数。
这个办法仅适用于不挂底的地方,而且就算是不挂底也有一定风险,因为子线常规要比主线细二个号,目的是防止双子线搭桥从而崩断主线。但特殊情况下,想要增加线组的拉力这也是个办法,比如你正常用1.5+0.8,那么可以改为1.2+0.8或者1.0+0.8,主线和子线的粗细越接近,理论上力量过渡更顺畅。其实通线单钩是最好的,而且结少损失的拉力就少。
细线|换粗线没口,换细线总断!这一问题难倒很多钓鱼人,如何是好?
文章插图

第四个办法:注意提竿的手法。
提竿一定要轻,提竿越轻鱼感受到的拉力也越小,就不会那么容易惊动它,它也就不会那么猛烈挣扎。很多钓友看到大顿口尤其是黑漂,玩了命的抽竿,鱼可能都还没反应过来,你自己就把线给崩断了,其实这种情况导致的切线才叫“秒切”!
另外再说一个不该说的事,如果仅仅是想减少发力、不惊鱼、降低断线秒切的概率,那么在拿鱼竿的时候也要注意,能用单手就不要用双手,能握在鱼竿尾部就不要太靠前,能用手心顶着竿屁股就不要用小臂顶着起竿。因为前者的拿法起竿都比较困难,所以你自然发不了力,如果你用小臂顶着竿屁股、或者双手起竿,那就会导致“你感觉没怎么用力,但实际却秒切了或者让鱼猛蹿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