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50亿播放量,打不过原著粉( 三 )


若干年后 , “网文之王”奖评出了“五大至尊”、“十二主神” 。 功成名就时 , 已不太有人在意其中烽火戏诸侯、天蚕土豆、梦入神机曾挤在一间合租屋里 , 互相分析各自作品优缺点的日子 。
文学不是造梦机 , 金钱才是 , 商业化运作慢慢改变了网络小说的地位 。 2008年网文界诞生了第一位年薪百万的网文作家 , 也卖出了第一个影视改编权 , 2015年起的IP改编热潮催生了《花千骨》《琅琊榜》等播放量突破100亿的剧集 , 头部IP的版权费逐渐从十几万涨到千万 , 十几年时间里翻了近100倍 。
从付费订阅制被普遍采用开始 , 网络小说创作就被简化为“讲一个好看的故事” , 而非追求大众眼中有些虚无缥缈的“文学性” , 强情节、强套路的写法让它在改编时比传统文学更有优势 。 而从“IP”概念流行开始 , 网络小说就被看成重要的IP库 , 是下游若干文娱产品的源头 。
大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地位提升 ,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网络小说作为“文化快消品”的本质 , 作者竞争的生态、追求速度的方式相较十几年前并没有产生明显变化 。 只不过在时间沉淀下 , 最早脱颖而出的几批作品也成为了读者们记忆中的“经典” 。
去年年底的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 , 《人民日报》询问麦家对网络文学的看法 , 麦家建议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互相取长补短 , 不能停留于靠爽文“取悦当代” , “在时间面前 , 它可能很容易丢失分量 。 ”
3. 原著粉 , 虚假的对抗
烽火戏诸侯过去不太相信文学是青春饭 , 入行时把写文当成50年的事业看待 , 但动辄三四百万字的长篇过后 , 不得不面对精气神不如从前旺盛的事实 , “再也达不到巅峰了 , 真的没有办法 。 ”
即便在他的巅峰作品《雪中悍刀行》中 , 依然不乏网文这种文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勤更之下“注水”几乎不可避免 , 描述某样事物或某种性格后 , 紧跟一段十倍于本体的扩充描述 , 是若干网络作家的本能 。 比如写徐凤年有只“雪白矛隼” , 便要加上三百字渲染这种鸟如何罕见 , 写拍了拍配角褚禄山的脸颊 , 就得追加一段这名角色如何官高、对拍脸不反感是多么奇怪 , 这些描述对情节推进、性格塑造并无实质作用 , 只是“按章订阅”培养出来的习惯 。
《雪中悍刀行》完结不久 , 北大网络文学论坛刊出的一篇评论称“笔力撑不起他心中那个繁华世界 , 常常是该收时放 , 一放不可收拾;又在该简时繁 , 该繁时更繁” , 代表着一些网文“老白”读者们的观点 。 烽火戏诸侯曾表示他对“能出纸质书更在意” , 但网络文学不会等待作者精雕细琢 , “我认识的每一个作者都想写出更好的文字来……没有人是错的 , 每个人都有自己复杂的人生 。 ”
其实很多“大神”级作者都对自己作品态度通透 , 为了保持思维的“锐利感” , 以及急迫地想让读者看到 , 猫腻写《庆余年》全靠一口气撑:“不修 。 我知道一修就完蛋 。 连错字我都不改 。 ”他在一场访谈中将“网络文学的价值”解读为:“就跟所有的电影、电视剧、综艺 , 和自己去KTV唱歌 , 去河边散步 , 和去看星星、谈恋爱、驾车兜风这些东西的价值一样——就是打发时间的东西而已 。 ”
作者们在剥离意义的时候 , 只有原著粉在试图给它赋予更多意义 。
剧集观众对一部改编作品的评判不会参照其原著精彩程度 , 无论是严肃文学还是网络文学 , 当它们被改编成剧 , 优劣只能看剧集的表现 。 而重情节和设定的网络文学 , 显然更有市场 。 如果从原著角度出发让改编背负骂名 , 多少有点悲哀 。
《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 , 全年改编为影视剧、动漫、游戏、纸质出版物的网文IP高达724部 , 这股趋势也延续到了2022年 , 《庆余年2》官宣立项 , 《开端》正在热播......
烽火戏诸的最新一条微博是“新版《雪中悍刀行》实体书已上市” , 评论区中依然有感觉“错付”的大批读者 , 在不断发出注定不会得到回应的声音 。
【网络文学|50亿播放量,打不过原著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