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骂电影可以,骂她,我可不同意( 二 )


实际上呢 , 《东北虎》是部极具导演个人风格的私人作品 。

同样是发生在东北的《白日焰火》 , 虽然也被诟病节奏缓慢、气氛沉闷 , 可人家好歹有一条完整的犯罪故事线 。
但《东北虎》没有 。
《东北虎》的整体风格是非常碎片化且跳跃式的 , 上一秒和下一秒发生的事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

再加上演员0.75的语速 , 台词也极具话剧风格 。
比如 , 有个精神病诗人在一本正经地描述艺术和哲学 。
包工头马千里欠了一堆债 , 亲戚们齐刷刷站成一排盯着他看 , 怪里怪气地说着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话 。

雪地里 , 周围都是卖糖葫芦烤地瓜的小贩 , 徐东则拿着扬声器叫卖精神病诗人的诗集 。
以上的这些场景 , 放到现实生活中 , 都是很诡异和莫名其妙的 。

这也就不怨观众为何觉得受到了欺骗 , 看不懂那是很正常的事 。
别误会 , 小妹并不是在说“看得懂”的就有多高贵 。
相反 , 这种“不会吧不会吧你们连这都看不懂”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才令人讨厌 。
小妹能够理解耿军这类导演的想法 。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拍出来的电影 , 口碑和票房至少要占一样 。

但影视圈市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提高观众的审美 , 而是——
如何让这些真正优秀坚持自我的独立导演吃饱饭?
话说回来 , 《东北虎》难道没有一点点可取之处吗?

也有的 。
一是让观众看到了马丽的颠覆性尝试 。
喜剧演员难出头 , 更别提女喜剧演员了 , 很容易就被束缚住无法突破 。
这大概也是马丽接《东北虎》的心态 。

“就想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被喜剧框住的女演员 , 我是一个专业演员 , 我可以涉足很广的表演领域 。 ”
耿军则对马丽的转型十分放心 , 因为凡是能把喜剧演好的人 , 只要头脑清醒 , 其它的戏种全都没问题 。
其次 , 观众通过耿军在不停拍鹤岗的背后 , 得以窥探出即将要被社会抛弃掉的东北 。

19年流传出“在鹤岗五万块就能买一套房” , 鹤岗一下子火了 , 许多人都跑到鹤岗买房就业 。

鹤岗这个“工业颓废经济衰败人口流失”的小城市 , 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东北的缩影 。
但当热闹退去 , 鹤岗又恢复了死气沉沉的模样 。

年轻人的逃离 , 导致那里没有一丝的生机活力 。
包括真正的东北虎 , 也是孤零零趴在动物园的假山上 。
鹤岗这个城市和东北虎是一样的 。

东北虎是凶猛的 , 但作为万兽之王数量却在逐年减少 。
而我们 , 恰恰就是那只被困的东北虎 。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困境 , 有些困境是周围环境带来的 , 有的是生活遭遇 , 或是中年危机 , 家庭情感危机 。
当被这些东西困在原地 , 想过挣扎没 。
如果真的选择了逃离 , 还能回到最初的生猛劲儿吗?
这反倒更值得咱们老百姓在喘一口气时静下心来想想 。

在《东北虎》全片都是“又闷又丧”的基调下 , 一句接地气的台词反而带给了普通人暖烘烘的希望 。

小妹也在这送给大家:未来可好了 , 我们一起挺过今天 , 明天可有意思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