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服|由“外”向“内”,安踏破解运动科技“卡脖子”难题

时隔941天,克莱·汤普森重返赛场。
作为金州勇士“水花兄弟”之一的克莱,除了首场复出受到热议外,作为克莱品牌赞助方的安踏也是收获到一波关注。
事实上,作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安踏及背后的安踏集团,近些年,除了签约NBA球星以及中国多个体育官方赛事达成合作外,还在新国货、校企合作方面频频发力。1月12日,安踏集团与东华大学正式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签约成立“东华-安踏联合创新研究院”共同推进运动鞋服科技研发、产业化应用及人才培养。
不止安踏,近些年,小米等诸多品牌争相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展开校企合作。不难看出,飞速发展的中国品牌,在消费升级时代下,对于设计、创意和科研人才的渴求正在变得越来越迫切。
不久前,成立30周年的安踏集团也发布了新十年战略,从此前的“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更新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其中,就提到推动“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吸纳超过10万名高校毕业生和年轻人计入公司。
那么,此次携手东华大学成立研究院,对于处在消费升级时代下的安踏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价值消费时代:安踏探索科技、人才新布局
当下,国内的消费趋势已经逐步从“需求消费”时代,过渡到“价值消费”时代。
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提升。如今,消费者不仅要求产品能满足生理层面的“快感需求”,同时也在追求更高品质产品满足精神层面的“快乐需求”。单纯以炫耀为目的的消费潮流逐渐逝去,个性化、品格化的消费理念开始盛行,“悦己”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对于国内飞速发展的本土品牌来说,推出满足单一层面的产品,已经不再契合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对于专注大众刚需产品的品牌而言,如何生产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往往取决于品牌对消费者需求的掌控度。
这实际上就在倒逼中国本土品牌,加速对产业生产等层面的改革,包括对品牌、设计、创意等方面的升级,企业除了自身所进行的升级外,汲取多方优势资源也成为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选择之一。
而高校作为人才以及学术资源优势的聚集地,所带来的设计、创意灵感往往要比社会层面更为丰富,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科研探索领域,高校凭借着学术资源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往往能比社会层面率先实现突破,这也使得高校成为企业对科研、创意、设计方面的关注点之一。
作为中国本土运动鞋服品牌,安踏整合社会资源,与校企合作进行研发、设计等方面探索,提升对不同领域内设计、创意的灵感来源汲取。此次,安踏与东华大学联合成立的“安踏—东华联合创新研究院”就重点围绕科技赋能、中国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
运动鞋服|由“外”向“内”,安踏破解运动科技“卡脖子”难题
文章插图
目前,安踏在运动鞋服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成熟的生产体系,而东华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综合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凭借着东华大学在纺织、材料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安踏在运动鞋服品牌、制造、渠道、供应链方面的经验与能力,双方将在行业创新、技术研发做出有益探索。
一直以来,安踏在研发创新上就注重基础学科的投入,积极与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深度合作,除了与东华大学合作之外,此前还与清华大学、北服学院等全国高校展开深度合作,针对创意设计、科研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形成一套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021年,安踏联合清华大学进行资源整合、专业运动材料研发等方面探索。整体来看,安踏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也是更侧重于研发领域,加强本身的整体“软实力”。
另一方面,高校不仅能依托学科资源优势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还能按照企业用人标准,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企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特别是像安踏这类运动鞋服企业,更是需要不断人才培养提升产品创新。
以东华大学纺织学科为发展特色的学术资源优势,安踏与东华大学持续加强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成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和本科生实习基地、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公司人才培训等,能为安踏培养出专注于纺织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此外,安踏还与清华大学共同启动了以“因动而生MOVE”为主题的“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意在发现和培养体育用品和运动行业的创意人才。而基于不同高校的不同学术资源优势,能为安踏培养出专注于体验用品行业的不同领域人才,包括在纺织、材料、设计以及艺术设计等方面人才,提升安踏整体的人才竞争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