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外包人,假装在大厂

阿里|外包人,假装在大厂

文章图片

阿里|外包人,假装在大厂

文章图片

阿里|外包人,假装在大厂

文章图片



撰文 | 何芙蓉

编辑| 吴先之
这个冬天 , 互联网大厂频频被传出裁员 。 即便如此 , 很多年轻人依然对大厂充满了向往 。 某电商平台甚至还一度出现专门仿制大厂工牌的网店 。
互联网大厂往往成为优越薪资、福利、社会地位的代名词 。 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 , 都有安逸、光鲜、高收入的大厂梦 , 只是并非人人都能实现 。
至少在学历这道坎上 , 大部分人都被拒之门外 。 网络上常常会看到“互联网大厂员工人均985\\211”等言论 , 内卷之下 , 互联网依旧是大学学历与个人能力比拼的延续 。
站在求职者的角度 , 一份平台更高、前景可观、薪资满意、保障健全的工作无疑更具吸引力 , 这些因素驱使年轻人争相走进大厂 。
近几年 , 一种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大厂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 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纷纷借此圆梦大厂 , 即通过“外包岗位”的方式入厂 。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告诉光子星球 , 从2017年以来 , 国内互联网大厂部分岗位外包开始变得普遍 。 学历上不占优势的求职者将此视为“进入“大厂的跳板 , 那这真的能为他们撬动大厂的门吗?



不是每一个字节工牌背后都是实打实的字节人 。 同样在大厂的外包模式下 , 不是每个在大厂上班的人都是大厂人 。
工牌背后那一颗颗跳动的心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外包难圆大厂梦
姜莹在阿里做运营已经一年多 。
2020年夏天 , 她从一家小的科技公司裸辞 , 因为加班频繁、工资低、一个人顶几项工作……从2019年毕业便入职这家公司 , 一年时间过去 , 她受够了这种状态 。 她把这些不好的体验都归结于公司太小 。
从很多人那里耳闻 , 大公司都是各司其职 , 所有工作都会很有条理 , 并且待遇好 。 “我不过是普通二本毕业 , 工作经验也很缺乏 , 想进大公司挺难 。 ”姜妍当时的顾虑 , 也是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心理写照 。
辞掉上一份工作后 , 姜莹加入了找工作的大潮 , 招聘软件上铺天盖地的工作信息 , 基本上与她第一份工作的情况差不多 。 直到几个字的出现 , 方才吸引住了她的眼球:阿里、大专及以上 。
点开职位详情 , 确实是阿里的内容运营岗 。 一开始觉得不可信 , 因为这不是她开始以为的大厂的要求和待遇 , 不过跟HR聊过之后 , 她被说服了 。
与她在招聘软件上沟通的公司叫中软国际有限公司 , 原来这是一家外包公司 , 并非阿里本尊 。
HR给她的解释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跟着阿里走 , 包括上班地点、工作内容、后期晋升、同事、领导等均与内部员工无异 , 但是由于阿里内部对于正编的名额没有那么多 , 所以中软只是帮阿里承担一部分人力 。 员工除了劳动合同不是跟阿里直接签 , 其他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 而且后期表现好还可以转为内部员工 。
一番劝说之下 , 姜莹心动了 。 投简历、面试、随后便与这个所谓的外包公司签下一纸合同 , 顺利入职“大厂” , 她当时把这个机会视为进入大厂的跳板 。
在与光子星球交流时 , 姜莹已经以外包的身份在阿里工作了一年 , 她的态度已和一年前完全不同 。
她告诫说“如果内心敏感或者没有强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人 , 最好不要去外包” , 理由是:因为在你工作的过程中 , 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节都好像在提醒你 , 你跟大家不一样 。
“内部员工上下班不用打卡 , 我们每天都得打”“别人有下午茶、水果和零食 , 外包没有”“别人团建不会带你”“内部员工开会也不让外包参与”“别人加班有加班费 , 外包是无偿加班 , 而且外包员工的五险一金均是以最低标准购买” 。
每天与内部员工在同一个地方工作 , 最终的待遇却天差地别 。 为了接受这些不同 , 这个年轻女子努力让自己不那么敏感 。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也没能找到归属感 。 ”姜莹说 , 她所在的部门并没有转正名额 , 这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部分有转正名额的岗位 , 主要集中在技术部门 , 前提是你技术过硬 , 具有不可替代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