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苏东坡:900多年以来,最有趣的灵魂,也只有他一个( 二 )


而原来在徐州任职知州的期间 , 因为身先士卒 , 帮助了百姓抗洪报城 , 百姓回馈他很多酒菜 。
他自己也将眉山的口味纳入其中 , 反倒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 , 又反馈给百姓 , 被称为“回赠肉” , 并且慢慢成为徐州的名菜 。

到了黄州 , 苏东坡自己也做了这样的菜 , 还写了一首讲述做法的诗:


静洗锅 , 少着水 , 柴头罨烟焰不起 。 待他自熟莫催他 , 火候足时他自美 。 ——《食猪肉诗》
虽然我们都能看出来还想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做法讲述 , 可以说非常敷衍了 , 但是这当中无一不在强调要“静” 。 不要心浮气躁 , 慢慢等 , 总会熟的 。
你敢相信这是一个刚刚被贬的、生活困难的的人写出来的诗?

而且东坡先生在后面追加了评论:

黄州好猪肉 , 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 , 贫人不解煮 。 早晨起来打两碗 , 饱得自家君莫管 。
可能真的是生活所迫 , 苏东坡还感慨了黄州的肉价便宜 , 自己正好得了贵人的不屑和贫人的便宜 , 尽情享受美味 。
这道菜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广 , 但是“东坡肉”还不完全是来自这里 。 倒是有一道自创的“杏花鸡”给他解馋解忧 。

在苏东坡第二次来到杭州的时候 , 因为积极修缮西湖 , 建桥筑堤 , 让刚刚饱受洪灾的杭州人民免受其害 , 为官贡献颇多 。
听了他在徐州和黄州的事迹 , 就专门给他抬来猪肉拜年 。 现成的食物原材来了 , 作为一介吃货 , 认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苏东坡又怎么会拒绝?
指挥、切块、下厨样样跟上 , 出锅后民工们人人一碗 , 肉肥而不腻 , 嫩滑味美 , 乃“东坡肉”是也 。

还有历史上存在争议的苏小妹 , 苏东坡和她的互动也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 比如苏轼调侃苏小妹的额头高 , 所以写了一首打油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 , 额头先到画堂前 , 几回拭泪深难到 , 留得汪汪两道泉 。
如果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 我们也只能感叹一句:这是亲哥!

而苏小妹也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

去年一滴相思泪 , 今年方流到嘴边
这就是才华满腹的人之间的博弈 。 果然不是一家人 , 不进一家门 , 两位都是幽默的人 。

豁达的人生观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 , 我们也能看见他内心深处一些失意怅然: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对自己孤身一人 , 但是月亮却格外圆满的一种愁闷 , 但是后面又自我开解 , 自知“悲欢离合古难全” , 所以只盼人长久 。
个人觉得 , 这其中的“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也表现出了苏轼对于当下自己的处境并没有觉得难堪 , 反倒自在随心 , 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好 。

借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来看待人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既然不论是“横看”还是“竖看” , 其模样高低都各不相同 , 那便管它是个什么模样 , 跳脱出境界 , 能发现更多的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