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热巴|嫁给大28岁的同学父亲,毛彦文婚姻仅存续2年,独身62年101岁去世( 三 )


熊希龄与毛彦文其实是旧相识了 。 早在14年前 , 毛彦文孤身一人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读书 , 恰巧同学朱曦也在北京 , 便常常带她去姑姑朱其慧家玩耍 。
朱其慧是熊希龄的夫人 , 得知毛彦文抗拒包办婚姻的事情后对她非常欣赏 。 当毛彦文被朱君毅的退婚信搞得思绪混乱时 , 也是朱其慧替老实的毛彦文出头 , 二人解除婚约的集体会议就是由她提议并召集的 。
有了这份深厚的情谊 , 在朱其慧去世时 , 毛彦文伤心落泪不止 。

图 | 熊希龄、熊芷和夫人朱其慧
毛彦文平素到熊希龄家拜访时 , 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伯” , 将其视为自己最敬重的长辈 。 猛然间得知熊希龄想和自己交往后 , 内心第一反应自然是拒绝 。
但熊希龄的攻势挺猛 , 他每天都会写信或写诗给毛彦文表明心意 , 这种追求持续了两个月之久 。 这还不算 , 他又派出侄女朱曦和女儿熊芷当帮手 , 轮番展开“车轮进攻” 。
熊芷曾和毛彦文在1922年做过同学 , 这次她挺着五六个月的孕肚从北京前来上海当说客 , 一见到毛彦文的面就高喊:“您可怜可怜我吧......我是来欢迎您加入我们家庭的 。 ”
女儿代父求婚 , 这事确实挺新鲜 。 但也侧面反映了熊家对毛彦文的重视 , 她那颗早已对爱情免疫的心 , 又缓慢地褪去了防备 。
毛彦文已经接近40不惑的年纪 , 在经历了负心男的打击后 , 莫名有种反叛心理 , 认为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男人才不会变心 。
况且她与熊希龄早就认识 , 很清楚对方从学识到人品均无可挑剔 。 除此之外 , 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 , 也对毛彦文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
北京香山慈幼院 , 是当时国内最完善的慈幼教育机构 , 由熊希龄在1918年创办 。 该院主要接收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 到了20世纪30年代已经发展成相当可观的规模 。
毛彦文成为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后 , 对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 经常到国内各学校实地考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 1931年 , 她曾在熊芷的陪同下参观了香山慈幼院 , 对其管理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
就在她结束参观后没多久 , 熊夫人朱其慧病逝 。 熊希龄在鳏居3年后选中毛彦文做妻子 , 也是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打理香山慈幼院的事业 , 冥冥中一切都已注定 。

图 | 毛彦文婚纱照
37岁的毛彦文与66岁的熊希龄即将结婚的消息 , 在社会上引起了海啸般的反响 。 很多报纸在首页连续跟进此事 , 并且大肆唱衰这段姻缘 。 认为二人年龄悬殊过大 , 毛彦文嫁给熊希龄必定另有所图 。
但两人内心都挺坦然 , 毛彦文认为自己嫁给熊希龄是基于理智:“秉要续弦 , 多半为慈幼院找继承人 。 他认为我有协助他办理此事业的能力、热情与爱心 。 ”
熊希龄在婚礼上报告恋爱经过时也说自己“自朱夫人于四年前逝世后 , 深感内助无人......毛女士学识经验俱丰富 , 尤其挚爱儿童 , 可协助吾办香山慈幼院” 。
简单来说 , 两人是由于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走到一起 , 既是夫妻又是战友 , 感情自然牢靠无比 。
有趣的是 , 结婚时熊希龄剃去蓄了近30年的胡须 , 还丢掉了不离身的手杖 , 也许他认为这样做会显得外形年轻 , 不至于辜负了娇妻吧 。
刚结婚时 , 关于怎么称呼对方 , 成为毛彦文面临的最大难题 。 熊希龄对此毫不在意 , 他很自然地称呼毛彦文为“彦爱” , 同时希望毛彦文能喊自己“秉爱”(熊希龄字秉三) 。
这种昵称毛彦文相当叫不出口 , 起初她跟随孙辈们称呼熊希龄为“爷爷” , 慢慢地 , 因为老夫少妻婚后的生活颇为愉悦 , 她喊起“秉”来也就毫无心理压力了 。
婚后的毛彦文辞去大学教职 , 接替丈夫担任了慈幼院院长 。 二人在生活上相濡以沫 , 工作上互相扶持 , 堪称夫妻中的典范 。

然而好景不长 , 1937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 , 熊希龄因突发脑中风 , 在香港病逝 。
他本是心胸极度开朗之人 , 突然发病的原因一部分由于之前在上海从事救护工作时 , 成天奔走于伤兵和难民之间 , 身体极度劳累所致 。
上海沦陷后 , 熊希龄和毛彦文来到香港 , 目睹大好河山惨遭日军践踏 , 又成天被一群持有悲观论调的官员包围着 , 精神上也受到极大刺激 , 因此骤然往生 。
熊希龄去世后 , 毛彦文在四川筹设了5所慈幼院 , 并于抗战胜利后将慈幼院完整地迁回北京 , 实现了丈夫的遗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