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文章图片

|可叹!市场缺口3000万,中专生群体还在被视为局外人

文章图片


特约撰稿 | 江城
即使过去很多年 , 我还是忘不了那场荒诞的演讲 。
“光是为了接学生去面试 , 他们就出动了3辆车 , 一辆接北大 , 一辆接清华 , 一辆接人大……”
家庭聚会上 , 我竭力还原北京毕业季求职的盛况 , 所有人都感觉很新鲜 , 表弟却蜷缩在角落 , 眼底尽是茫然与陌生 , 当我说起竞争压力大、找工作很难时 , 他甚至露出奇怪的艳羡神色 。
半年后 , 我听闻了表弟待业在家的消息 。 他念的是高职 , 学的是中西面点 , 在老家该干点什么 , 谁也不知道 。 我突然理解了表弟当时的心情——那是一种局外人对局内人的艳羡 。
相比其他毕业生 , 职校生似乎天然矮上三分 。 不仅是招聘启示上注明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 还有职校生提及学历背景的讳莫如深 。

▲图来自视觉中国
然而 , 他们的命运真的早早就定格了吗?
我想答案是未必 。
01观念该变了
11月2日 , 人社部发布了一条消息:事业单位招聘不得将毕业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 , 如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 , 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
其中还重点强调了:要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
2020年 , 我国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 , 且该数据预计在2025年将会接近3000万 。
这其实很魔幻:一方面 , 企业有巨大的用工需求 , 一方面 , 职校生群体也有巨大的就业需求 。 之所以会如此 , 很大程度上都是固有观念在作祟 , 学历一度被视为招聘的唯一标准 , 让众多职校生不得其门而入 。
而此次事业单位大幅向职业教育敞开 , 则具有风向标般的重要意义 , 告诉人们 , 旧观念是时候被打破了——职业教育不该“低人一等” 。

▲中专厂弟逆袭成为程序员(图/媒体截图)
今年5月份 , 广东揭阳一名97年的厂弟走红网络 。
中专毕业后 , 他曾经在长城宽带拉过网线 , 还做过中介 , 在电子厂拧过螺丝 。 时间一长 , 他感觉自己的生活有些单调 , 便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 他开始变得“格格不入” , 别人下班逛街打游戏 , 他却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学习编程 , 最终成为了一名月薪过万的程序员 。
这位厂弟名为温学贵 , 学习获得的是能力 , 他人如其名地诠释了 , 胜任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永远是能力 , 而非学历 。
事实上 , 在真实的生活面前 ,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说得多不如做得多” 。
前几天看到一组BOSS直聘上的数据:
2021年 , 学历背景为初中及以下、中专/中技、高中、大专的求职者 , 经验最丰富的人写下了64段工作经历 , 其中1904人拥有10个以上资格证书 。 这些求职者每个月跟招聘者产生的沟通次数有1.5亿 。 其中涉及的岗位 , 最高的月薪有20万元 。
我很想跟那个提供“月薪20万”岗位的招聘者聊聊 , 这个世界总是因为那些愿意放下偏见的人变得更好 。
02偶然成为必然
社会观念的改变在宏观层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 但仍有一些具体而微的问题需要解决 。
很少有人知道 ,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 。
1930年 , 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 被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庆来看重 , 破例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
随后 , 华罗庚便开启了狂飙突进的人生 , 仅仅4年 , 他便成为了清华讲师 , 那年 , 他24岁 , 比北大“韦神”韦东奕还要年轻4岁 。
事实上 , 所谓的“招聘规则”、“筛选门槛” , 无外乎是人为设置的条件 。 在设置过程中保障了效率 , 但也让公司自身与求职者背上了条条框框的镣铐 。 而对于职校生来说 , 最大的镣铐莫过于“本科及以上学历” 。
华罗庚挣脱了镣铐 , 成为传奇 , 但仍有人看到了现实:抛开自身禀赋不谈 , 他的经历本就是万中无一的偶然 , 也可以说 , 是一曲无法复刻的绝唱 。
能否将看似偶然的结合变成“必然” , 让普通人也得以打破镣铐 , 获得“稳稳的幸福”?90年后 , 这个问题终于迎来了答案 。
成都有一个名为洪超的小伙 , 目前在一家小型MCN公司任主管 。 两年前他刚从空乘专科毕业时 , 只能在机场打杂 。 他先在BOSS直聘上找到一份天猫客服的工作 , 一年后又凭借这段经验跳槽去了快手做视频审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