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女孩整形后很“后悔” 花光8万元积蓄“还变丑了”( 二 )


有人从美容失败中看到商机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 , 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 , 增速为22.22% , 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15亿元 。
医美行业到底有多赚钱?年报显示 , 主营“美容针”的爱美客公司2020年净利润增长43.93% , 其中占主营收入的两大产品“溶液类注射产品”“凝胶类注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92.85%和92.27% 。
【高颜值女孩整形后很“后悔” 花光8万元积蓄“还变丑了”】“最极端的美容案例 , 有医托可以提成80% 。 ”任远透露 , 美容播主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也引得美容机构主动寻求合作 。 如某高校的一名女生 , 自己整形成功后从中看出商机 , 索性开了各种视频号当起美容播主 , 吸引了大量粉丝 , 一年下来挣了百万元 。
“从客户角度看 , 美容手术失败率占到40% , 其实不一定是医学的失败 , 更多的是美学的失败 。 ”任远认为 , 医疗美容中医疗技术占到50% , 美学设计占到50% , 否则做不好美容手术 。
正是从众多美容整形失败中看到商机 , 90后女孩张子聪去年成立了武汉颜面美容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专门教人如何选医院、如何选美容医生、如何砍价 。
“因为有容貌焦虑作祟 , 有人就会不分青红皂白予以相信 。 ”张子聪介绍 , 其实健身播主不收腹一样可以看到小肚子 , 美妆播主不修图脸上一样存在瑕疵 。 很可笑的是有些美容营销人员提供给客户的案例很多是假图片、假案例 。
从小爱美的张子聪 , 创业动机来自亲朋好友的美容整形失败经历 。 她称 , 由于医生少、需求大 , 有医疗机构以所谓名医名师、专业医疗资质等作为噱头 , 甚至通过虚构、夸大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等方式 , 给消费者以服务品质很有保证的假象 。
张子聪已为400名客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美容机构 , 并指导了全国各地上百名美容客户进行维权 。 “我们不仅跟客户签约保障美容效果 , 还能节省15%的费用 , 每一个美容步骤都给客户把关 , 让爱美女生少走弯路 。 ”
自然和自信的美胜过外在的美
谈起为何要进行美容整形的初衷 , 小丹坦言:“虽然自己活泼开朗 , 长相也不错 , 但人无完人 , 总希望自己更完美一点 。 ”这其实是一种容貌焦虑 。
今年3月 , “中青校媒”发布一项调查显示 , 有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 还有美容机构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成功”等不当关联 , 助推了年轻人的容貌焦虑 。
“很多人并不适合美容手术 , 尤其是完美主义者 。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戴正清教授之前就留意到美容机构对顾客不加甄别的现象 。
戴正清曾当面跟美容机构进行沟通 , 希望手术前给客户做一个评估 , 排除心理上不太适合的美容手术者 , 尤其是完美主义者 。 但出于经济利益考虑 , 没有一家美容机构听从他的建议 。
美容机构也向戴正清反馈 , 确实有人反复做几次甚至几十次美容整形手术 , 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拒绝客户的手术要求 。
戴正清分析 , 青年人容貌焦虑有对自己长相、出身 , 甚至性别缺乏认同的原因 , 也有视频主播通过美容、美颜、美妆处理容貌后带来的影响 。 另外 , 社会竞争压力也加剧了容貌焦虑 。
在戴正清看来 , 一个人给自己容貌打七八十分已经很不错了 , 要多关注内心的强大而不是外在形象 , 人的性格和气质可以弥补外貌的不足 。
“容貌焦虑或者美容手术失败导致抑郁的案例比较多 。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创伤科主任张淑芳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容貌焦虑只是一种焦虑情绪并非心理疾病 。
张淑芳建议 , 缓解容貌焦虑首先要学会自我减压 。 每个人的容貌都是独一无二的 , 也并非十全十美 。 容貌并不代表一切 , 不要过于纠结缺点 , 要能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 “自然和自信的美超过了外在的美 , 一个心情好的人 , 从内到外都透着光 , 这是自信和自然的美 , 不是美容机构能够给予的 。 ”
采访人员杨佳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