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将达2700亿元 虚拟人“入侵”警告!

“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上线不到一个月 , 仅凭两条视频圈粉超500万 , 妆容“出圈”引发真人美妆博主争相秀仿妆 。
AI人类观察者MERROR在节目《TALK TO AI MERROR》中 , 从好奇心和探索欲作为出发点 , 与人类嘉宾进行多个维度的对话 , 引来“AI少女”小冰前来问候:“和你一起携手进入虚拟人类与人类混居的时代 。 ”
对于虚拟数字人 , 人们已经不再陌生 , 从国外虚拟网红Lil Miquela、虚拟模特Imma , 到国内的翎Ling、AYAYI , 从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歌姬 , 到A-SOUL、RICH BOOM等虚拟偶像团体 , 不仅有其独特的人设 , 如同真人一般在社交平台与网友互动 , 甚至还能“出席”线下活动、代言产品……虚拟数字人经历数次技术革新 , 形态越发丰富 。
2030年国内虚拟数字人市场将达2700亿元
虚拟数字人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 , 它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 , 并具有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多重人类特征的综合产物 , 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等 。
资讯公司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则显示 , 到2030年 , 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 。 其中 , 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约1750亿 , 服务型虚拟数字人总规模超过950亿 , 目前市场正处于前期培育阶段 。 替代真人服务中的虚拟主播和虚拟IP中的虚拟偶像是目前的市场热点 。
报告认为 , “人”是虚拟数字人的核心因素 , 高度拟人化为用户带来的亲切感、关怀感与沉浸感是多数消费者的核心使用动力 。 能否提供足够自然逼真的相处体验 , 将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各个场景中取代真人 , 完成语音交互方式升级的重要标准 。 值得一提的是 , 2021年 , 艾美奖得主Fable Studio推出了两个陪伴式AI虚拟生命——Charlie和Beck , 生成类语言模型的加入有望显著提升虚拟个人助手的日常交互能力 。 除了没有实体 , 她们能像真人一样与用户进行对话 , 满足人们的沟通和陪伴需求 。
报告认为 , 虚拟数字人行业未来主要驱动力包括:用户代际变化 , 新一代年轻群体对内容消费和虚拟世界更为渴求;虚拟数字人相关技术门槛相对降低 , 成本有所回落 。 同时 , 资本热度上升 , 虚拟化的趋势逐渐成为共识;VR眼镜等相关配套设备逐渐回暖 , 有望实现大规模商用 。
服务型虚拟人将覆盖更多场景
虚拟数字人主要分为两类 , 分别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以及服务型虚拟数字人 。
其中 , 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主要用于替代真人进行播报等内容生成 , 并可进行简单的问答交互 。 国外由于在CG(计算机图形学)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 能够打造具有高度关怀感的虚拟数字人 , 率先在医疗等场景落地了虚拟陪伴助手、心理咨询顾问等 。
在内容生产方面 , 虚拟数字人内容生成平台已成为多家厂商共同发力点 , 国内厂商包括火山引擎、科大讯飞、相芯科技等 , 均推出了新闻播报场景的相关平台 。 在这类平台上 , 使用者可将播报内容输入平台 , 选择主持人形象、音色、背景后 , 即可快速生成相关播报视频 , 使用者还可以对虚拟数字人进行动作等调节 。 部分产品还可插入演示面板 , 根据时间轴调整位置等 , 最终生成图文并茂 , 带有解释说明的视频 。
目前 , 虚拟数字人不适用于通用性、专业性、交互性过强的领域 , 会暴露现有技术短板 , 目前国内应用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 , 提供简单交互服务 。
虚拟主播是目前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场景 , 一些厂家会将直播场景中的运营细节融入产品设计中 。 其次为各家均为摸索部署的虚拟客服 , 业务需求和规则流程相对明确的客服场景成为虚拟数字人落地的理想方式 。 例如餐饮品牌麦当劳的虚拟形象“开心姐姐” , 护肤品牌欧莱雅中国的虚拟偶像“欧爷”“莱姐“ , 护肤品牌薇诺娜的虚拟形象薇薇、诺哥和青刺果 , 美妆品牌花西子的国风虚拟形象“花西子”等等 。
其他场景还包括已在多家规划中的虚拟教师、导航导览、展览介绍等 , 虚拟数字人可以对用户的基本诉求进行行为和语音识别 , 并以固定话术进行回应 。
此外 , 值得关注的是 , AI虚拟助手应用已经诞生 , 国内智能音箱的知名AI虚拟助手们也对外展示了可定制专属虚拟数字人形象 。 可以想象 , 在扩展现实或全息投影等方式下 , 具有具体形象的AI助手或将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