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走进古镇宝堰 领略文化魅力——建行实习生乡村行拍摄记( 三 )


因通济河漕运便利 , 旧时宝堰成了稻米、黄豆、白酒及鱼、肉、禽、蛋等农副食品集散地 , 四地乡民需要的日用品也来宝堰采购 。 太平桥附近有大小码头四处 , 每日进出船只多达百艘 , 宝堰镇时有“小无锡”之称 。 其中太平桥南北两岸 , 是大码头 , 当年车船如潮 , 驴马成群 , 往来商船 , 卸下洋布杂货 , 装上大米、黄豆 , 完成市场交易 。 清末与民国时期 , 宝堰商业较为兴旺 。 发达的商业 , 形成宝堰集镇建筑的独特性:集镇依水而建 , 商家沿街而设 。
老街上保存尚好的石板路以及沿街建筑 , 也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繁荣和岁月的沧桑 。
一天半的拍摄、交流中 , 老窦、老岳和张乡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干拌面的老板、老手艺人窦国建和老岳酒坊的老板岳家林都已是60岁左右的老人 , 也都是成功人士 , 按理说可以享福了 , 但他们都坚守在岗位上 , 老窦还在亲自下面 , 老岳在酒坊忙碌着 , 负责生产工艺 , 他们都在坚守着农民的本分 , 勤劳、善良、厚道 。 20多年来 , 老窦先后带出了20多位徒弟 , 这些徒弟“毕业”后用宝堰干拌面这一技之长走上了创业之路 。 在面店差不多拍摄了两个小时 , 正是营业期间 , 因为拍摄要静音 , 还要老岳出场当演员 , 对营业是有影响的 , 但老岳很配合 , 还不厌其烦地现场指导建行实习生下面条 。 拍摄时 , 面条成了道具 , 好多面条因为没有及时吃 , 浪费了 , 当我提出要补钱时 , 老窦始终不同意 。
老岳酒坊先后去了两次 , 第一天是去采点参观 , 第二天是去体验 , 先后拍摄了五个小时 , 老岳一会儿演示 , 一会儿指导建行实习生体验 , 始终很有耐心 。 在老乡长表演南乡田歌时 , 还当起了农民 , 在晒谷场翻晒稻子 。 老岳夫人也特别热情客气 , 给我们端茶倒水 , 送水果 , 看到我们中午拍得很迟还没有吃饭 , 主动关心我们 , 多次提出要为我们准备中饭 , 听说我们已提前预订了 , 就为我们准备了米酒 。
老乡长更是值得敬佩 , 81岁高龄 , 没有报酬 , 唱得非常卖力 , 到了饭店 , 还为饭店员工表演 。 我们一点多到饭店吃饭时 , 还提出再为我们表演一段 , 我们考虑到老人年岁大了 , 还饿着肚子 , 就婉言谢绝了 。 告别时 , 老乡长还一个劲地感谢我们宣传宝堰文化 。
一天半的拍摄结束了 , 深深地感受、体验和领略到了古镇宝堰的文化魅力 , 愿古镇宝堰真正成为一个既有深厚文化底蕴 , 又有现代繁华的强镇 , 真正成为镇江南乡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
(推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