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如何看待职场中小团体抱团现象 潜意识里我们都害怕落单( 二 )


文章图片
这些年职场的历练已经让你的工作风格初具雏形 , 职场中时间就是金钱 , 深知这个法则的你 , 不愿意再将时间倾注在与他人的磨合上 。 你开始自动那些边缘化与你脾气不合、对你工作毫无助益的人 。
我能理解这样的行为 。 职场追求效率 , 人在这样快节奏的环境下 , 很难像处朋友、找对象一样 , 给予同事更多的磨合时间 。 但是别忘了 , 人身上的闪光点不是扫一眼就能摸透的 ,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效率 , 反而忽略了那些被我们排挤在外的人或许正好有团队缺失的某种价值 。
不妨尝试着给自己、也给他人几次机会去试错 , 去搭建跟彼此的关系 。 有些时候跟不同立场、岗位和性格的同事交流共处 ,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站队型抱团
在美国 , 抱团是“办公室政治”的一个常态;在中国的职场中 , 抱团有了更接地气的表达:“站队 。 ”这些术语更加印证了一句老话: “基层看能力、中层看站队、高层看政治 。 ”
站队 , 是抱团的plus版本 。 不同于前两种模式中的主体和对象 , 站队型抱团大多是平级的同事 。 站队 , 更直接反映的是我们和上司之间的关系 。 用中国的官场术语来讲 , 就是派系斗争 。
抱团|如何看待职场中小团体抱团现象 潜意识里我们都害怕落单
文章图片
这让我想到后台曾收到的一位猎人留言:小伙子自述是一名刚进入律所的实习律师 , 律所为他指定了一个师傅专门带他 。 由于业务能力不错 , 人也踏实 , 所以别的律师也想要把他收入麾下 , 于是他夹在两个领导班子中间 , 左右为难 。 不知道到底该站谁?
这就涉及到典型的站队问题 , 显然这个年轻人还很稚嫩 , 并不能对律所中的权力构成和人脉网络梳理清楚 , 而在这种情况下 , 盲目地选择去站任何一方 , 都可能是个致命的错误 。
02
同事≠朋友 , 别做职场无用功
无论是以上哪种抱团模式 , 都反映出我们的一个深层焦虑 , 那就是 , 我们太过于看重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了 。 所以哪怕有时候意见不合、性格不投 , 我们也会强行地融入一个小团体 。潜意识里 , 我们是如此害怕落单 。
抱团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不可置否 。 但有时绑定得太紧 , 容易变成绑架 。
想想你是否做过这些事:你花费了大量时间跟同事聊办公室八卦、共同吐槽上司、不惜大谈自己的私人秘密 , 以此来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 更甚者 , 面对同事帮忙的要求 , 从来不敢拒绝 , 怕得罪了对方 。
这就是抱团带来的负面效应 , 有些人过于依赖职场中的人际关系 , 那必然就会被其反伤 。 其实我们只要明白 , 职场中能成为“朋友”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 我们要做的 , 是学会友好 , 而不是讨好 。
在职场高分韩剧《未生》中 , 男主角张克莱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除了下围棋别无所长的职场菜鸟 , 凭借走后门进入外贸公司的他一直遭到其他同期实习生的质疑和排挤 , 对待上级提出的本职工作之外的按摩要求也一味服从 。
在一次和同事的谈心过程中 , 他终于吐露自己内心的困顿:他会记下每一次棋局的胜负 , 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 现在虽然不下棋了 , 但他把每天的工作也都当成棋局 , 工作就是跟各式各样的同事和上级下棋 , 而作为新人的他 。 每一次开局都意味着让子 。 围棋中的让子是高手让低手 , 怎么到职场中 , 反而变成了新人要对老人处处退让呢?
抱团|如何看待职场中小团体抱团现象 潜意识里我们都害怕落单
文章图片
将围棋精神照搬到职场中去的张克莱
这犯了一个多么机械的错误!围棋是单打独斗、个人能力较量的战场 。 而职场人际关系交织复杂 , 仅仅是剧里描述的职场众生相 , 单单一个你进我退、高下立分的棋局又怎能概括?
此时的张克莱虽然已经明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他必须要经营的 , 但他采取的退让和讨好的方式 , 让自己在职场中走了不少弯路 , 表面上看起来他和同事的关系更亲近了 , 但其实并没有与他们建立真正的联结 。
我所说的与他人的真正联结是工作带来的思想碰撞、观念交流 。 不少女孩们在职场中扮演着“便利贴女孩”的角色 , 同事觉得你是老好人 , 但只会请你帮忙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 , 上司觉得你很踏实 , 但往往有晋升机会的时候 , 第一个想到的也不会是你 。
抱团|如何看待职场中小团体抱团现象 潜意识里我们都害怕落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