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社】;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 , 北京时间6日下午 ,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 美国科学家David MacMillan和德国科学家Benjamin List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被授予该奖项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方社交网站账号截图 。
诺贝尔化学奖看似遥不可及 , 实际上 , “高大上”的背后 , 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近年来 , 女性影响力在这一领域的逐步扩大 , 也为这一奖项增添了更多份量 。
“云端之上”的化学奖 ,
和普通人有啥关系?
如果说诺贝尔文学奖能让普通人也能点评两句 , 那化学奖因为太过高深 , 除了看看“今年又有谁得奖了”之外 , 给人的总体印象 , 还是“高高在云端” 。
实际上 , 化学奖的科研成果 , 早已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 不妨看两个例子:
——手机电池
想象一下 , 如果手机必须要插电才能使用 , 拔下插头就会断电 , 还会出现当今“一机在手走遍天下”的科技进步吗?
没错 , 将手机从插座中解放出来的“功臣” , 正是锂电池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跟普通人有啥关系 科研成果早已融入到生活之中】
文章图片
资料图: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 。
2019年10月 , “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现代锂电池的发明者吉野彰和在锂电池领域有着开创性研究的威廷汉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诺奖官网给的理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 。 ”
看看手中 , 再看看身边 ,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锂电池是不是已经无处不在?
——塑料
牙刷、外卖盒、手机壳、飞机零件……可以说 , 塑料已经融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
文章图片
资料图:新冠疫情期间 , 韩国大田一所学校的课桌上安装了塑料挡板以防止病毒传播 。
但是 , 当我们“理所当然”地使用这些不起眼的塑料制品时 , 可曾想过 , 他们都来源于高深的理论 , 而且并不久远 。
1953年 , 因在高分子化学方面的贡献 , 德国科学施陶丁格获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 , 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 , 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得益于他们的发现和研究 ,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被极大地推动 。
不过 , 近年来 , 人们在谈及塑料时 , 好像都会“色变” , 原因是这种白色垃圾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 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
不过 , 虽然环保问题让人们对塑料产生了厌情绪 , 但科学研究无止境 , 没准儿过几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就真的会颁给一个能妥善解决塑料污染的科学家 。
除了这两个例子之外 , 包括已在医院普及的“核磁共振”技术、装点夜幕的霓虹灯等 , 都是诺奖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典型例子 。
正如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格纳罗所言 , “摘取诺贝尔奖的任何科学发现都不应束之高阁 , 而应普惠大众 。 ”
文章图片
资料图: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彭蒂耶和杜德纳 。
女性影响力增加
“重男轻女”有改观
翻开诺贝尔化学奖的名单 , 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 。 而女性 , 仅有包括居里夫人在内的寥寥数人 。
这一问题也被外界广为诟病 , 甚至被批存在“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 。
不过 , 进入21世纪后 ,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 , 这一情况有了改观 , 看一组数据直观感受 。
从1901年到2020年 , 已经有185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其中仅7名女性 , 这其中有4人都是在进入21世纪后获奖 。
特别是在2020年 , 因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的贡献 , 法国科学家卡彭蒂耶和美国科学家杜德纳分享了当年的化学奖 , 标志着历史上首次由两位女性获得该奖项 , 还被联合国评为2020年十大女性时刻之一 。
卡彭蒂耶也寄语广大女性研究者:“女性也能通过她们的研究在科学界有所作为 。 ”
新闻多看点!
近十年来都有哪些人获奖?
以下是近10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 , 及其主要成就:
推荐阅读
- realme|或拿下天玑8100首发!realme GT Neo3渲染图曝光:IMX766大眼三摄
- 五菱|五菱官宣注册“GAMEBOY”商标 或率先用于新款宏光MINI EV
- 苹果|曝苹果折叠屏iPhone再度延期2年!或将研发可折叠MacBook
- 生科医学|基因检测公司私带唾液样本入境被拦:或携带病毒细菌
- 华为|曝大众拟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项目团队 3月底或公布进一步信息
- 二维码|博主晒点餐码被恶作剧下单300万 律师:网友或需承担法律责任
- 大众|近4千辆的保时捷、宾利货轮失火 大众汽车损失或超17亿元
- 显卡|PCIe 5.0显卡成超级电老虎:16针或三8针转接 冲上600W
- 小米平板5|小米平板5大获成功!小米平板6消息首曝:或已立案
- 丰田|比亚迪丰田联手!或输出“刀片电池”至印度 已展开业务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