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逛展、看演出 文化盛宴添彩国庆假期

金秋十月 , 丹桂飘香 。 伴随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 国庆“黄金周”也就此拉开序幕 。
充实的假期 , 离不开丰富的文化生活 。 无论是到影院感受革命先烈的赤子之心 , 还是在博物馆体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 , 抑或是去剧场里聆听婉转悠扬的优美唱腔……今年国庆假期 , 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注入家国情怀的文化消费项目成为国庆假期文化生活的最大亮点 , 传递着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 。
精彩纷呈 在大银幕上书写时代精神
“《长津湖》太燃了 , 向志愿军老战士致敬”“和家人一起看《我和我的父辈》 , 好想回到爸妈年轻的时候看一看”……9月30日 , 《长津湖》正式上映后票房先声夺人 , 《我和我的父辈》紧随其后 。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 , 从10月1日开始 , 截至10月3日11时 , “国庆档”电影票房已破15亿元 , 迎来开门红 。
“‘国庆档’特点鲜明 , 展现家国情怀的电影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和共情 , 新主流电影占据了档期重要位置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 “刚刚过去的‘中秋档’为‘国庆档’提前预热 , 两个档期形成联动效果 。 今年‘国庆档’观影氛围比较热烈 , 票房成绩令人期待 。 ”
除了《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 , 还有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加盟“国庆档” , 多部类型佳作各具亮点 , 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
《长津湖》带领观众重回抗美援朝战场 , 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坚守与奋战 , 人物刻画、镜头语言精雕细琢 , 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以及发展潜力;继《我和我的祖国》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轴 , 《我和我的家乡》以不同区域为序后 , 此次《我和我的父辈》以代际为章 , 通过“我和父辈”的故事 , 演绎了优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谱系的传承;《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五个扑水的少年》等多类型影片 , 依托知名IP , 观众基础深厚 , 充分满足了观众个性化的观影需求 。
“国庆档”期间 , 不仅有新片上映 , 还有经典影片供影迷重温——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10月6日起登陆全国院线 , 届时广大影迷可在大银幕上体会“红色经典+数字科技”的独特魅力 。
“正因为有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坚韧不拔、不畏挑战、勇于开创的精神 , 才诞生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 ”导演王苹的女儿宋昭动情地说 , “从黑白到彩色 , 修复的不只是一部老电影 , 更是内心深处珍藏的记忆 。 ”
不同体量影片的“百花齐放” , 体现了中国电影的优化与升级 。 无论是叙事方面的精妙讲述 , 还是技术层面的娴熟使用 , 都可见此次“国庆档”影片对本土化创意和中国故事的深耕 , 为迈向电影强国夯实基础 。
追古惜今 在博物馆里凝望浩瀚历史
百年大党 , 风华正茂 。 千秋伟业 , 前景光明 。 10月1日一早 , 就有许多游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入口处排起长队 , 等待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 微微泛黄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座名为《信仰》的巨型浮雕……一座红色场馆 , 一段浓缩历史 , 一份精神传承 。
据介绍 , 展览开幕以来 , 参观人数已近50万人次 。 “请党放心 , 强国有我”“了解历史越深入 , 越能感受到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主心骨 , 一定要永远跟党走”……馆内的留言本上 , 记录着大家在观展结束后 , 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感动 。
国庆假期 ,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进“家门口”的博物馆、展览馆为自己“充电” , 各文博场所也使出“浑身解数” , 纷纷“上新”吸引游客 。
丝路重华 , 描绘飞天佛国;一眼千年 , 刻画万象人间 。 故宫午门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成为文博爱好者假期“打卡”的热门去处 。 西马道下搭建的临时展厅 , 将莫高窟的第285窟、220窟和320窟复原 , 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千年华章 。
无限枝头好颜色 , 芙蓉国里尽朝晖 。 10月1日 , “百花齐放——北京画院创作与典藏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 。 与之同期的展览还有“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和“承先启新——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 , 可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展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