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被新国标放弃 电池针刺测试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比亚迪给出答案

国产品牌比亚迪成为8月最大赢家,在7月销量强势走高的基础上,以60508台月销成绩问鼎8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 。
其中王朝车系的旗舰轿车——汉,代表中国品牌,持续冲击被合资品牌长期占据的豪华轿车市场,8月共计销售9035台,上市刚过一年累计销量已超11万辆 。近期更是推出2021款标准续航版豪华型,定价20.98万,大幅降价的特斯拉瞬间“不香”了 。
比亚迪|被新国标放弃 电池针刺测试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比亚迪给出答案
文章图片
另外,说到比亚迪汉这款车型,则不得不提到其代表性的“刀片电池”,因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不止一次的表示,安全才是一辆车最大的豪华 。
而比亚迪汉所搭载的刀片电池,完美解决了“长续航和安全性”的矛盾难题 。比亚迪汽车不仅为用户带来了“0焦虑”的续航体验,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硬核的安全保障 。
刀片电池通过严苛的针刺测试,站上了电池安全的“珠穆朗玛峰” 。今年4月7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正式启用电池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 。 
比亚迪|被新国标放弃 电池针刺测试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比亚迪给出答案
文章图片
因为比亚迪通过针刺测试的要求过高,致使业内不少其它企业,其电池无法通过该测试,因而在宣传方式上,出现了不同的分歧,甚至有企业宣称“针刺测试”无用 。
前段时间,东风岚图汽车发布了自研电池系统技术,并在中汽中心实验室对岚图FREE纯电版、增程版电池,进行挤压、碰撞、高温淋水等安全测试 。
【比亚迪|被新国标放弃 电池针刺测试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比亚迪给出答案】在所有测试项目中表现良好,但是唯独没有进行电池的针刺测试 。对此,岚图汽车新能源技术总监黄敏表示,“在我们开发(电池)的过程中两者(针刺与加热实验)都会做 。
但在我们真实的使用场景中,有多少用户的车辆发生过电池被钢板或者针扎进去的事情呢?另外,从过去实验室统计的结果来看,针刺试验的重复性(复现性)不太好 。
一个重复性不太好的实验,我们没有把握说这就是我实验的最后结果,是我安全性的一个体现 。所以,我们还是选择用比较可控的加热的方式来做的实验 。
与比亚迪的“针刺试验是动力电池测试中非常有效、苛刻的一种方法”观点不同,那么行业内应该怎样抉择呢?
据了解,新旧国标也取消了针刺测试,但是这代表电池的针刺就没用吗?
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要求钢针垂直穿刺单体电芯后,需停留在电芯中观察1小时,不起火、不爆炸才算通过测试 。
而最新发布的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规定的: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min,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服务于整车热事件报警提醒乘员疏散) 。
如果热扩散不会产生导致车辆乘员危险的情况,则认为该要求得到满足 。
对比可以发现,2020年新国标取消了单体电芯针刺测试,将其作为热失控的触发条件之一 。之所以这样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行业内除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外,其他的动力电池的电芯单体无法通过针刺测试,故只能降低要求,在保障用户有足够的逃生时间的前提下,允许电池发生失控自燃的情况 。
比亚迪认为,电池的防护和安全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过度依赖外部保护措施,电池自身的安全性能无法提升 。而保护措施不是万无一失的,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 。
那么当保护措施失效,安全性能如何保障 。所以只有电池的底子是安全的,再加上防护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彻底摆脱电池自燃风险 。比亚迪始终坚持用户安全至上,坚持采用单体电芯的针刺测试,作为企业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标准 。
刀片电池将电池“自燃”从新能源车的字典中彻底抹去 。
三元锂电池、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和刀片电池穿刺对比试验,测试结果差异明显 。针刺测试,去掉了一切宣传包装的外衣,让电池的真实安全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
钢针刺入后,三元锂电池壳体迅速膨胀,然后瞬间起火爆炸,表面温超过500℃ 。普通磷酸铁锂电池虽然没起火爆炸,但仍出现了冒烟情况,表面温度200℃-400℃ 。表现最好的是刀片电池,不起火、不冒烟,表面温度仅为30-6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