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设计师:大厂们的手机无障碍设计 很多都做错了( 二 )


起初,我很难说服那位盲人 PM,毕竟我一个明眼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盲人 。很长一段时间我被这身份的尴尬所困扰——怕被健全的人说“你又不是残障人士,你懂什么?”也怕被残障人士说“你不是我们,凭什么代言我们?”
刚进部门时,我几乎什么都不懂,非常依赖产品经理,读了大量往年调研结果、网上资料,找了很多同事聊,包括去 YouTube 上搜一些“很蠢的问题”,比如盲人怎么用手机,怎么走路,怎么上网,怎么拍照,慢慢地有了一些概念 。
今天,在中国国内,可以说我也可以当一当专家了(笑),因为这个领域里专家太少了 。
之前做 to B 和 to C 交互设计的时候,我已经总结出了一些非常熟练的“套路”,但当进入无障碍设计领域,却发现那些都不再适用 。
要做一个 to C 的科技产品,你首先会打开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竞品,参考已有的设计模式,再加上一些经验,很快就能做出一个看上去挺像样的设计,哪怕你没有深入地了解用户 。它甚至可能还挺好用 。
无障碍产品没有竞品,设计师需要追根究底地探寻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因为在你面前并没有所谓的前人的路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很困难,但也很有趣 。
在收集残障用户反馈时,我发现有低视力用户经常需要打开“颜色反转”、“高对比度”等设定,按照最初设计,用户长按音量键或者同时按三秒加减音量键则可以唤出这些快捷方式 。
我当时觉得,这种二选一的唤出方式太不简洁了——以主流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选项太多,用户反而会很纠结——于是我对此做了改动 。
但放出测试版后,一些残障用户抱怨,由于手抖,他们经常误触 。
我才反应过来,之前的设计可能是由于残障人士的需求多样化(比如肢残、手抖等需求截然不同),他们对产品自定义选项的需求,是远远高于常人的 。
从这个层面上出发,他们不追求“极简”,我们做设计时反而需要“极繁”的思维 。
从“需要治疗的疾病”到“需要改进的社会”
任职一年多后,我把在职期间学到的 5 件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英文发在了 Medium,中文发到了知乎和微信订阅号上,没想到反响很好 。国内的讨论此前比较稀少,原本只打算写一篇稿子的我,又写了好几篇 。
也因此结识到了很多国内的同行,比如小米无障碍设计团队,来自 OPPO 、哔哩哔哩的朋友 。也有一些盲人、聋人朋友觉得感动,和我说“终于有人在倡导这些了” 。
国内有很多像“金盲杖”一类的无障碍社群,他们更多以内部互助的形式,没有太多对外的倡导,可能因为他们没有声量 。我作为互联网业界的人士,能借Google的名气发出一些声音 。
谷歌|Google设计师:大厂们的手机无障碍设计 很多都做错了
文章图片
无障碍设计圈最出名的案例之一,就是来自微软的 Xbox Adaptive Controller(适应式手柄) 。这是一套拓展性很强的控制系统,让各种肢体障碍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操作方式|微软
有一个选题至今没做完,但印象深刻,“盲人如何打游戏”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位盲人做采访,想让他帮我在朋友圈里继续打听,结果收到的回复是:“很多人认为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效果的,还是算了 。说了厂商也不一定会听 。”我听到后,又生气又伤心 。
这种消极的态度其实也能理解 。我们去做采访时,很多公益组织说过,“你们要不是Google的话,我们都不会答应你们的采访 。”原因是过往有很多次,一些学校、公司来做问卷调查,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填写问卷,最后都不了了之 。
我磨破了嘴皮子,才换来很多人对无障碍设计的关注 。但光呼吁不够,我做了一套可以参考的流程和工具,在公司内部推行了一份“包容性设计流程”,让设计师们一目了然 。以往,企业总是会等开发完毕才去做无障碍测试,发现问题再去修改,这很费时间 。我希望设计师们可以在更早阶段融入对无障碍的考量 。
另一方面,无障碍跟所有人都有关系,你对残障用户做出的改善,最终也能够惠及所有用户 。
在做了几年无障碍设计工作后,我发现我们此前对残障人士的假设八成都是错的 。其实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我们感知、接触世界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这是我从调查研究中学到的事实:盲人也和明眼人一样喜欢用相机记录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聋人也和听人一样喜欢用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