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郭冬临,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55岁未婚无子( 二 )


只不过 , 那个人给了郭冬临一个白眼 。
没办法 , 他只好站在门口等 。
父亲此时也过来了 。
看来只能等着哪个人吃完 , 有剩汤的话再泡饼了 。
等到吃饭的人出去 , 父子俩踅摸了半天 , 发现一个碗里还剩点汤底 。
父亲正要把饼泡到碗里时 , 却有个妇女过来 , 往碗里吐了口水 。
父亲的泪水不自觉地往下流 。

父亲什么都没说 , 而是把饼泡进碗里继续吃 。
这件事给郭冬临造成的心理阴影 。
后来 , 父亲在一次干活中摔断了腿 。
于是 , 郭冬临只能跟着母亲到各地去说书卖艺 。
风餐露宿的生活 , 让郭冬临从小尝遍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
他跟母亲扒过拉煤的火车 。
他也在台上帮母亲唱过快书 。
有时候累到唱不动 , 又会被母亲打 。
这样的生活 , 从他懂事起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

随着父母的工作得以重新恢复 , 他也才能走进学校和课堂 。
中学的时候 , 郭冬临便坚定了表演的信心 。
所以高中毕业后 , 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
毕业之后 , 他又报考了北京人艺 。
正是在这段时间 , 郭冬临开始考虑表演形式的转换 。
如今 , 大众对郭冬临的主要印象 , 就是小品演员 。
而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 也确实是春晚的小品 。
那是1993年 , 27岁的郭冬临第一次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
他第一次在春晚舞台表演的小品为《市场速写》 。

对于自己的第一次 , 多年以后 , 郭冬临也是记忆犹新 。
由于是首次上春晚 , 一切都是那么的生疏 。
尤其对于台词 , 感觉每一句都那么的拗口 。
但即便如此 , 在事前排练的时候 , 他也不敢问 , 不敢有其他的建议 。
剧作家写的是什么台词 , 他自己就怎么去演 。
所以 , 第一次给郭冬临自己的感觉 , 完全是程式化的演出 。
没有自己的鲜明风格 。

他说 , 自己很多年后再去看第一次在台上的表演 , 无论是语言还是表情 , 感觉自己在颤抖 。
哪怕晚说台词0.1秒 , 可能感觉就不太一样了 。
不过 , 谁都是从第一次走过来的 。
随着表演的增多 , 尤其是和剧作家的关系渐渐熟悉之后 , 双方之间的配合也就越来越默契 。
那种熟悉的感觉 , 就仿佛感觉到自己在往外长羽毛 , 浑身上下就要丰满起来了 。
有了第一次上春晚的经验 , 1995年再上的时候 , 郭冬临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 。
那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 , 是他和李文启、买红妹一起出演的 。

剧本是剧作家王承友写的 。
事实上在定稿之前 , 类似的雏形就在王承友的脑海里萦绕了四年 。
四年之前 , 他就写了类似的一个本子 ,
大意就是要表达生活中 , 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小人物 。
当时的名字叫《一技之长》 。
后来要准备把这个剧本搬到春晚的舞台上时 , 才改为《有事您说话》 。
在王承友看来 , 除了要打磨剧本之外 , 还得给郭冬临定位 。
而大都市小人物这个标签 , 就是从这个小品开始的 。
10天时间 , 王承友先后改了四稿 。

经过和大家的磨合、商量和修改 , 最终将剧本敲定了下来 。
剧本得到了春晚导演的认可 , 而且排演也很成功 。
然而就在一切顺利推进的时候 , 郭冬临却跟导演出了车祸 。
他头部受了伤 , 被医院诊断为脑震荡 。
眼看春节一天天临近 , 如果不进行排演 , 那么今年这次机会就错过了 。
最终 , 郭冬临顺利登上了当年的春晚舞台 。
并让人牢牢记住了一个爱吹牛的郭子 。

王承友说 , 原本认为这个本子还有小品 , 应该能获奖 , 不过最终却没有 。
虽然没有获奖 , 却在观众中收获了一致的好评 。
就在那年春晚结束后的低年初一 , 郭冬临出门办事 。
他在路口上了一辆出租车 。
司机看了他一眼就问:“昨天晚上你是不是上春节联欢晚会了?”
郭冬临点头说是 。
司机接着说:“挺好 , 你演的特别像我 。 ”
等到了地方 , 车费15块钱 。
他刚掏出钱 , 司机就阻拦:“干什么?下车下车下车 。 ”
“怎么了?不要钱?”郭冬临问道 。

“我喜欢你 , 不要钱 。 ”
“不行 , 这钱必须得给你 。 ”郭冬临说着将钱扔进了车里 。
司机开车走了 , 郭冬临还多给了五块 。
他扔的是二十块 , 司机没找他零钱 。
不过事后郭冬临觉得 , 就是多给五百他也高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