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运量|申城废旧衣物处置努力打造不出城“闭环”

换季“断舍离” , 那些准备舍弃的旧衣物和床上用品找不到回收的地方 , 往垃圾桶里扔又觉得十分可惜 。 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烦恼 。 废旧纺织品“少人问津”的窘境是长期以来城市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置难的一个缩影 。
在上海 , 一个围绕废旧纺织品打造的不出城“闭环”或将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
源头:价值认同
“这怎么可能是衣服做的?太神奇了!”说话的是杨同英 , 奉贤区艾婴乐公寓的住户 , 让她赞叹的是其手中的衣架和身后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箱 。 管理员告诉她 , 这些东西都是旧衣物做成的 , 比如回收箱 , 原材料是几十件旧衣服和几百只废弃塑料饮料瓶 。
更有趣的是 , 居民可以用投放废旧纺织品获得的积分来兑换废旧纺织品做的“宝贝” , 大概9公斤旧衣物能换一个衣架 , 150公斤旧衣物换一张象棋桌 。 “从哪儿来 , 回哪儿去 , 相信这种价值认同的‘闭环’更能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热情 。 ”斑鸠回收渠道总监吴少茵说 。
“不透明”是废旧纺织品尤其是废旧衣物回收源头的最大痛点 。 由于居民往往不知道衣物的去向 , 就容易对回收渠道产生怀疑 , 认为他们的衣物没有用于慈善或得到规范的循环利用 , 所以宁愿扔进垃圾桶 。 “很多衣服其实蛮贵的 , 如果捐了做慈善或者进入规范渠道物尽其用 , 我会很乐意 , 但如果别人收走当作二手衣服去卖 , 我绝不允许 , 还不如扔掉 。 ”杨同英表示 , 像她这样的年轻女性普遍都是这种心态 , 而用旧衣服做成生活用品再回到自己家里的这种方式特别好 , 以后会考虑把换季废旧衣物都放进这个回收箱里 。
类似用“价值认同”来激发居民分类投放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做法 , 在闵行区浦锦街道早已有了雏形 。 当地社区产生的废弃泡沫塑料由专业公司定时定点收运后 , 集中到街道的两网融合垃圾中转站 , 在那里经过压缩后 , 密度是原先的40倍 , 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材料 , 被做成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家具 , 再投放到社区内或社区周边的公园绿地 。
“我们调研发现 , 不少年轻居民并不在乎是否有偿 , 而是在乎为何分类 。 ”浦锦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汪志晔表示 , 既然靠“利诱”很难调动大家分出泡沫塑料的积极性 , 就必须在提高收运处置环节透明度、挖掘再生资源社会价值等方面用力 。
在这一点上 , 今年花博会园区156米长的“牛奶盒”座椅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 以一户家庭一周产生两个废弃牛奶盒来计算 , 这个上海最长环保座椅“吃”掉了4.8万户家庭整整一年的废弃牛奶盒 。 在花博会逛累了 , 坐在或许有自己一部分“功劳”的长椅上 , 这种精神鼓励远大于几角几分钱的买卖 。
收运:控制成本
在社区、单位等废弃物产生的源头 , 固然可以用“价值认同”来鼓励更多人将低价值可回收物分类投放到规范的收运渠道 , 但从整体上看 , 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更倚重市场的自我调节 , 如果收运体系出现成本倒挂等问题 , 那么废旧纺织品刚离开小区就会停滞不前 。
采访人员在多个小区的回收点看到 , 干净、干燥且捆扎好的废旧衣物 , 回收价格只有0.1元/千克 , 也就是说 , 十几二十件衣服也就值1元 。 “一般垃圾越是细分 , 价值就越高 , 但废旧衣物目前属于认真分拣就亏了的那种 。 ”长宁区某小区的两网融合点管理员告诉采访人员 , 小区对接的回收公司收走废旧衣物后 , 也只是在集中场站简单混在一起打包 , 直接出售给下游 , 这是因为下游收购价很低 , 而回收公司收运废旧衣物的成本很高 , 精细化分拣没有赚头 , 也就没有动力 。
吴少茵透露 , 近几年 , 长三角地区对废旧衣物“统货”(未精细分拣)的收购价在1000元/吨至3000元/吨间波动 。 疫情以来 , 下游随意“砍价”的现象十分普遍 , 收购价经常被压到1700元/吨甚至更低 。 由于斑鸠回收进入上海市场才两年 , 为吸引投放者 , 其废旧纺织品回收单价大约为1元/公斤(按其目前在回收点实施的积分兑换方案推算) , 再算上收运车辆的油费和司机、随车人员等人力成本 , 下游的收购价如果低于1700元/吨 , 就很可能出现成本倒挂的情况 , 这还没算上其在全市投放的400多个回收箱的场租费、运维费等成本 。
在上海本地打造废旧纺织品不出城的闭环 , 收运环节能否控制住成本是成败的关键之一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斑鸠回收的回收箱十分“简陋” , 并没有市面上常见的智能回收箱配置的各种高科技设备 , 和传统收旧衣物的铁皮箱相比 , 只是在投放口前贴了一个二维码 , 以及在箱体前侧右下角贴了一个AI标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