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大决战》评分上涨至8.7,红色经典历久弥新,高希希功不可没( 二 )


内容上几位伟人除了开会就是开会 , 唐国强发表意见 , 刘劲、王伍福随声附和 , 一片欣欣向荣、和谐共赢、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氛围!
伟人们高超的智慧没体现出来 , 倒是把他们“神化”了 。

《大决战》
前线指挥所这条线基本是在模仿电影版《大决战》 , 这倒也无可厚非 , 向经典学习值得表扬!
但高希希导演喜欢加入一些“个人见解” , 让本该恢宏的历史剧欠缺了历史厚重感 。
林总决心打锦州、粟裕不过江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缘由被“人为篡改”;

《大决战》
比如辽沈战役中 , 整个东野领导集团中刘亚楼等人都开了天眼 , 用上帝视角看待问题 , 只有最高指挥官林总是凡夫俗子 , 执迷不悟 。
最后竟然还是因为锦州城外的小型战斗感染了他 , 才让他坚定了打锦州的决心……

《大决战》
可以说 , 整部《大决战》在“前线指挥所”这条线上充斥了太多编剧“自以为是”甚至“自鸣得意”的论调 , 历史该有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尽失 。
另外 , 电视剧版《大决战》引以为傲的小人物线也不高级 , 一股抗日神剧的味道扑面而来 。
比如 , 延安老百姓当着蒋介石的面讽刺国民党昏庸无道 , 竟然没有受到“制裁” , 让人不解 。
按照编剧给蒋介石的人物设定 , 一瓶辣椒酱都容不下 , 何况是让自己下不来台的农民呢;

《大决战》
比如 , 国军战士乔三本看透国民党本质 , 弃暗投明加入我军 , 最终为人民牺牲;
高希希《大决战》试图从各个方面展现三大战役 , 但却乏善可陈 。
用一个鲁迅笔下的人物形容高希希很合适——孔乙己 , 明明缺乏文化历史底蕴 , 偏偏想要卖弄三种“回”的写法 。

高希希
翻拍经典固然可以“一本万利” , 尤其是省掉了很多花在创作、宣传和发行上的金钱和精力 , 但“铜臭味”浓了 , 文艺创作就容易敷衍 , 所谓的献礼作品自然“名不副实”了!
文/宋胖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