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建盏釉面基础篇(三)——油滴

建盏|建盏釉面基础篇(三)——油滴

文章图片

建盏|建盏釉面基础篇(三)——油滴

文章图片


油滴建盏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釉面建盏 , 深受建盏爱好者的喜爱 , 但是“油滴”一词并非来源于我国 , 古代文献中也从未提及过这词 , 而日本的《禅林小歌》、《满济准后日记》、《荫凉轩日录》等古籍中就有“油滴”一词的记载 , 因此可推断出油滴的叫法来自日本 。 因为油滴一词的叫法颇为形象 , 贴切的表现了建盏的斑纹特点 , 长久以来并被国人所引用 。
【建盏|建盏釉面基础篇(三)——油滴】其实 , 我们一直认为的油滴建盏还有另一种叫法 , 就是宋代文献中所说的“鹧鸪斑” , 因其形似鹧鸪鸟身上羽毛的纹路 , 而被古人称为“鹧鸪斑” , 这种叫法同样沿用至今 。
油滴建盏是黑釉中比较特别的一种 , 它最具有特点的地方是其釉面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有着银色金属光泽的圆点 , 大的圆点直径有数毫米 , 小的就犹如针头一般大小 , 有的还会呈卵形 , 相互交错 , 分布有序 , 油滴数量若是能够全覆盖 , 那么又是一次视觉盛宴 , 整体极具立体感 。

素雨柴窑周雨健老师作品
油滴斑纹是在烧制时天然形成的 , 当烧制到一定温度时 , 氧化铁会分解 , 产生气泡 , 使得气泡周围的氧化铁含量升高 , 其余部位的氧化铁含量不及于它 , 随着温度的升高 , 气泡越来越多 , 气泡不断的聚集 , 逐渐形成大气泡直至破裂 , 然后含铁溶质不断聚集于原来的气泡位置 , 最终铁的氧化物在该状态下处于饱和 , 使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晶体 , 析出的晶体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油滴 。

这些析出的晶体有的呈银色 , 有的呈银蓝色 , 有的呈金褐色 , 每种颜色之间烧制的难度都不相同 , 一般认为银色油滴好 , 如果银中带蓝就更妙了 。 像这种油滴分布适宜、玻化好、有金属光泽、晶体清晰可见、极具立体感的油滴建盏更是难得 , 可称为上品了 。

要想烧制出一只上好的油滴建盏不是那么容易的 , 油滴的形成本身烧制难度就比较苛刻 , 窑内温度的掌控更是一项难题 。 如果温度偏低了 , 结晶斑纹就无法形成圆形 , 反之 , 温度高了 , 结晶斑纹就会不断往下流动呈条状 , 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形成油滴 。

油滴的形成与否可以说就取决于一个微小的细节之间 , 掌控不好就与它失之交臂 。 我们要珍惜每一只油滴建盏的问世 , 盏内的每一个晶体都在诉说着匠人的心血 , 也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奇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