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卫健委|又出事!这个行业该给自己做一次“整形”了

编者按:7月15日,杭州卫健委关于网红抽脂感染去世一事做出了通报。经过医学专家评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网红做医美手术的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也正是该美容院的这些过错,导致了最后患者的死亡。
这表面看似极端个案,实则集中折射了当前的医美乱象。近年来,医美热有愈演愈烈之势,市场广阔,潜力无限,俨然新一代风口经济,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暴露了不少的隐患——相关机构缺乏资质、过度营销、能力不足等不一而足。我们为此专门做了一个深度总结,对这一新兴行业做一次全面体检:
敲警钟、促警醒
强监管、严处置
推动其尽快步入正轨
杭州卫健委|又出事!这个行业该给自己做一次“整形”了
文章插图

一边是医美红火,一边是医美黑市。消费者求美之路上总有一些不太美丽的时刻。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非法医美、营销乱象等问题持续高压,但黑医美现象仍然“野火烧不尽”。
例如,一些美容美甲店、足疗店、会所常年处于“游击”状态,打一枪换一炮,监管始终处于“追跑”中;再比如税务发票不透明,很多交易是微信、支付宝转账,不开发票,而且几百块的东西卖出几万块,进项票和销项票严重不匹配,等等。这些给监管部门调查、取证、定性造成了巨大困难。
医美产业发展快、链条长、漏洞多、涉及部门多,监管执法又力量不足,因此,“自上而下”的监管思路需要结合“自下而上”的针对性方案,才能形成合力,精准施策。
杭州卫健委|又出事!这个行业该给自己做一次“整形”了
文章插图

产业的问题,离不开产业的思路。梳理整个产业链,前端的人才供给和技术问题,中游的服务安全和质量问题,以及后端的过度营销和非法广告问题,都暴露出行业低水平发展、有效供给不足的根本矛盾,推动医美价值链的变革势在必行。医美,需要对自身做一次“整形”和“矫正”了。
首先,从竞争格局看,上游原料、产品、器械生产商的竞争格局比较垄断,有一定的技术和准入壁垒,监管相对较为规范,上市公司也有定期的信息披露。
下游医美市场竞争格局高度分散,每年入局者、出局者甚多,流动性高,是乱象的聚集地,是治理的重点。
其次,从利润分配看,研究数据显示,上游生产商收入占行业收入32%到52%;流量入口占据28%到60%,而机构只有-10%到13%,分配畸形,资源错配,医疗环节给渠道打工现象明显。
泥沙俱下,表面问题出在“入口关”没有把牢。如未取得经营许可的“黑机构”、未获得执业资格的“黑医护”、不合规的“黑场所”、充斥假货水货的“黑针剂”……
杭州卫健委|又出事!这个行业该给自己做一次“整形”了
文章插图

不少医美机构把患者“尊称”为顾客,把场所装修得富丽堂皇,药物器械却以次充好,更有众多机构烧钱投广告,用天花乱坠的伪科学“教育”消费者入局。乱象背后的根子问题在于观念的本末倒置,淡化了医美中“医”的本质,把医美当成短期的“摇钱树”。正本清源,是医美产业长远规范发展的起点。
医美作为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消费者在博弈中处于弱势,须对信息优势的机构一方实施必要的监管。不妨借助各方力量:

  • 在制度建设上做“加法”,如机构准入和评级、医护信息公开,药物和器械的注册管理;
  • 在存量管理上做好“减法”,加快对广泛存在的非法执业群体和违禁产品出清;
  • 在数字化监管上做好“乘法”,如产品的溯源、税收征管等,更好地把握信息流、资金流的去向;
  • 在过度营销上做好“除法”,强化医疗美容广告属于医疗广告的属性,对非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依法处置。
通过“加减乘除”,打出精细化管理的“组合拳”,为颜值经济护航。
杭州卫健委|又出事!这个行业该给自己做一次“整形”了
文章插图

长期来讲,只有从业者的质量决定产业的质量,才能带领医美机构走出困境。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医美非法从业者有 10 万以上,包括低资质机构和医生从事高资质手术、超范围执业等等,而合法医师仅占行业的 28%。
“正规军”庞大起来,才能对“游击队”“劣币”产生根本性的挤压,提升行业的整体专业度。对比来看,医美大国美、韩的人才培养不仅耗时长、入口严,数量也多。
此前,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支持美容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就登上热搜,关注度很高,不啻为一个出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