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铭记历史 吾辈更当自强!纪念七七事变84周年( 二 )


其实卢沟桥“失踪”的那个士兵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藏本英明” 。
铭记历史|铭记历史 吾辈更当自强!纪念七七事变84周年
文章图片
▲ 日本东洋协会调查部于1937年7月下旬调查绘制的军事地图
为了达到与中国开战的目的 , 日军便安排这个在日本军中地位最低的士兵到中国守军的阵地 , 希望中方杀死这个“误闯”阵地的日本士兵 , 但是结果却是这个士兵在听到枪声后便很快回到了日军的队伍中 。
之所以说这都是安排好的 , 那是因为在一份日本公布的资料当中 , 清楚地提到了这次事先计划好的“挑衅事端” , 尽管没有详细提到如何实施挑衅 。
当晚“失踪”了的日本兵志村菊次郎 , 日军为了掩盖真相 , 随后安排其退出现役 , 遣送回国 。
1944年 , 日本在亚洲战场已呈强驽之末 , 志村菊次郎再度入役 , 是年10月在缅甸被孙立人的部队打死 , 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充当了可怜的炮灰 。
真相三: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曾经发问:如果有一天 , 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突然发问:“战争怎么会在这儿爆发?这儿是中国和日本的分界线吗?” 你该如何回答?
卢沟桥并非边关塞外、疆界海防 , 连万里长城的一处垛口也不是 。 它就位于北京西南 。 绝不是中日两国的分界线 , 可战争又确实在这里爆发 。 为什么战争还未打响 , 日军就抄到了京师以南的卢沟桥——京畿重地的咽喉?
而在1937年7月7日 , 日本侵略者究竟以多少兵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 就更少有人知道了:华北地区全部日军不超过8400人 。 而该地区的中国军队有多少呢?仅宋哲元的29军就不下10万人 。
查遍世界战争史 , 敌人在战争爆发前 , 以如此悬殊兵力深入对方领土 , 公然叫嚣1个月内攻陷大片领土——华北 , 从未有过先例 。
日本军队到底是怎么跑到了中国平津地区?这事儿说来话长 。 日本军队早在参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 , 从1901年起就以“护侨”“护路”为名 , 在中国平津、河北地区驻军 。
辛亥革命后 , 日本于1912年将“清国驻屯军”更名为“中国驻屯军” 。 因为该军驻扎在华北 , 又称为“华北驻屯军” , 又因其司令部设在天津 , 也称“天津驻屯军” 。
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的 , 正是驻扎在丰台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 。 就这样 , 到“七七事变”发生时 , 日本“中国驻屯军”驻扎在平津地区已达36个年头了 。
到了1935年 , 日本大力推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目的的扩军备战 , 加快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 。 1936年4月17日 , 日本内阁悍然决定向中国华北增兵 。
根据日本公布的数字 , 增兵后的中国驻屯军由原来的1700余人增至5700余人 。 而据调查 , 日本实际的增兵人数远远超过他们公布的数字 。
据上海《申报》调查 , 日本增兵后的兵力达1.4万人 , 还有人认为日军兵力超过2万 。 分别配置于天津、塘沽、唐山、滦县、山海关、秦皇岛等地 。
铭记历史|铭记历史 吾辈更当自强!纪念七七事变84周年
文章图片
▲ 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兵力配置要图
到“七七事变”前夕 , 日军对北平已经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 其兵力部署如下:北平以西 , 有日军5000余人;北平以北和西北 , 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约4万人;
北平以东 , 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军1.7万人 。 就这样 , 日军完成了其在平津地区的兵力部署 , 卢沟桥地区剑拔驽张 , 战争一触即发 。
真相四:为什么日军第一炮就命中了宛平城里的专员公署?
对于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 , 中日从7月8日午夜2时开始进行谈判 , 但谈判持续到凌晨并无结果 。
到了凌晨4时23分 , 急不可待的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 , 下令在现沙岗村大枣园沙丘阵地的炮兵向宛平城开炮 。
随即日军在一木清直大队长指挥下向宛平城发起进攻 。 至此 , 这场危机已经升级为动用武力 , 也揭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 。
日军的第一炮就命中了宛平城里的专员公署 , 将专员公署建筑给炸毁了 。
铭记历史|铭记历史 吾辈更当自强!纪念七七事变84周年
文章图片
▲修缮中的宛平县衙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宛平县长王冷斋由此想起一个细节:在宛平专员公署成立那天 , 日军一木清直大队长前来祝贺 。 令人奇怪的是 , 从日军驻地到宛平城有好几里地 , 一木清直那天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骑马 , 而是徒步走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