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37岁还为翻红自导自演“退圈戏”,王珞丹沦落成这般,怪不了别人( 四 )



言外之意就是 , 演不了米莱是因为在生孩子 , 但不好意思 , 生完孩子的我还是可以火 。
最终 , 这一事件以王珞丹发表文章《一个女演员的自我修理》作为回应并被白百何转发致谢作为结局 。

若单从这件事来看 , 白姐的怒气和嘲讽意味似乎更明确些 , 但要是追溯到两人语言硝烟战的起点 , 则是王珞丹的发言要更让人迷惑些 。
当记者问她怎么看白百何和自己长相相似一事 , 她这样说:我觉得她会更尴尬一点 , 因为不是我像她 。

这难道是早出生1个月的底气吗?
白姐也不甘落后:


从来没有一个导演跟我说 , 我跟谁长得像 。
嗯 , 好怀念那个明星直接下场对峙的年代 。
而在这其中 , 王珞丹显然是佼佼者 , 正面叫板同龄人白百何已是常规操作 , 面对前辈她的发言也同样迷惑 。

比如 , 《杜拉拉升职记》的影版和剧版撞上时 , 记者问她和徐静蕾诠释的杜拉拉有什么不同 , 她答:除了年龄不一样 。
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 但将女性年龄摆到台面上来讲无疑是一种低情商行为 。
之后被问到这一问题的徐静蕾也看似轻飘飘地回了一句:我跟她就是年龄上的差别啊 。

嗯 , 何必呢?
但 , 在实绩面前 , 说再多话也没用 , 白百何在电影圈的地位已经远远将王珞丹甩在身后 , 而王、白之争也从“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逐渐变成了滕华涛所说的演技之差问题 。
而在戏外 , 她的人生更是神奇般地趋向了徐静蕾的文艺随性风 。

比如 , 手风琴曾是她走哪带哪的装备;跨界上个唱歌节目秀一把;练字练成了首位被“笔尖上的中国”收录字体的女明星……

在工作方面 , 为了电影《破风》 , 她每天苦练赛车 , 还拿到了专业级别的赛车使用证;接演《急诊科医生》之后 , 她每天到医院从早班观察到夜班……
可现实却是 , 即便白百何因私生活淡出了三年时间 , 王珞丹也并没有迎来演艺道路上的春天 。
反而是当大家以为她已经岁月静好到近乎透明时 , 以两次迷惑发言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
而这一次“翻红” , 对于这位曾经是王者开局的人来说显然是不体面的 。

如今 , 作为看客的我们 , 也多少可以从她身上得出一些感悟 。
比如 , 转型从来就不是表面上角色类型的转变 , 它最需要的是实力来作为支撑 。
这里的实力 , 既是指表演的能力 , 同时也包括个人形象与角色的契合度 。
在近年来“丫头教”盛行的演艺圈 , 王珞丹之于静秋显然比不上章子怡、刘涛等人之于豆蔻少女的违和 , 但也足以证明 , 任何时候都必须将演员的个人气质形象作为一大考量 。
而演技能起到的作用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 这些年来花旦小生的转型失败案例也反向证明了这一重要性 。

我们常说的谁是谁的2.0 , 后者几乎都没有前者火 , 但王珞丹就例外了 , 这多少也和演技有关 。
又比如 , 别想用低情商行为和迷惑发言来博取观众的关注和热度 , 不然你之后需要用相当高水平的作品才能逆转口碑 。
诚然 , 黑红也是红 , 但如今的舆论力度远胜以往 , 网友也不愿再和薪酬奇高的艺人们有任何共情 。

更何况能够一直保持黑红的人又有几个呢?
而像王珞丹这类有过现象级爆红作品的人 , 踩中了这类雷点 , 也同样避免不了网友的diss 。
当然 , 这两次社交平台上的言论是否属于她和团队的炒作大家各有看法 , 只是看到曾经红极一时的演员也感慨自己想翻红 , 多少有些唏嘘 。
在此我也真诚地回答一句:拿出优秀的作品 , 才能体面地“翻红” 。

青石电影| 柯棠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 , 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