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把《潜伏》和《风筝》放在一起看,两部谍战剧的差距,就出来了( 二 )


后面的谍战剧《黎明之前》、《悬崖》、《伪装者》等剧拍得再精彩 , 都逃不出《潜伏》的影子 。


除此之外 , 《潜伏》还能看作一部办公室政治剧 。
冯恩鹤饰演的吴站长像极了城府极深的企业领导 , 很多事情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余则成的身份他真的没有识破吗?未必 , 只不过在那个年代 , 他选择了大智若愚罢了 。



而余则成在职场里也是见招拆招 , 前期斗马奎 , 后期斗李涯 , 精彩纷呈 , 即使抛开谍战剧的全部要素 , 当做职场剧来看 , 现代人也能看到很多感同身受的部分 。

最后就是《潜伏》的演员阵容了 , 可以说是全员演技派 。
当年孙红雷还迟迟摆脱不了《征服》中黑道大哥的形象 , 姚晨也在《武林外传》后迎来了女演员的中年危机 , 这部剧都是两人的转型之作 , 给人以很大的惊喜 。


尤其是孙红雷 , 在恋人离世后他强忍悲痛朗诵的表演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地下党员坚不可摧的信仰 , 那种力量让我极为震撼 。

剧中唯唯诺诺的余则成和“土得掉渣”的翠萍 , 让你看不到一点刘华强和郭芙蓉的影子 , 也是凭借这部剧 , 两人重新跻身一线演员的行列 。

除了他们 , 还有老戏骨冯恩鹤、扮演陆桥山的吴刚、扮演李涯的祖峰 , 扮演谢若林的曹炳琨个个都是演技好手 , 这部剧堪称演技大赏 , 剧中人物勾心斗角 , 剑拔弩张;剧外演员同台飙戏 , 火花四溅 。



当然 , 《潜伏》也有它的缺点:思想性不够 。
剧中余则成化险为夷的方式本质上就是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 , 拆了东墙补西墙 ,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多对手阵营的人遭殃 , 可是在传统创作语境里 , 国民党的人是坏人 , 他们的遭遇被一笔带过 , 没人会关心 。
这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创作的偷懒 , 主角遭遇险情 , 化险为夷 , 把锅都甩给NPC , 主角完成升级 , 接着打下一个boss , 而NPC是没有话语权的 , 这使得整部剧虽然各个角色依靠演员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 但角色本身给人的回味不是太多 。
而《风筝》恰恰补足了这个短板 。
对比《潜伏》 , 我们再说说《风筝》——
《风筝》代表的是国产谍战剧艺术的一个高度 , 《风筝》相比《潜伏》最大的进步就是:主角不那么神了 , 反派也是人了 。

剧中郑耀先面临的处境远远比余则成困难 , 他的很多手段都被对手拿捏得死死的 。
很多角色放在别的剧里是妥妥的主角 , 可在这部剧里两集就打酱油了 。
这还是次要的 , 郑耀先除了面对敌人 , 还要忍受内心的煎熬 , 他时时处在一种道德困境中:敌人把他当兄弟 , 他的使命却是清除兄弟;自己人对他恨之入骨 , 他却还要时刻牵挂着自己人的安危 。

一般的谍战剧讲到解放前夕就收尾了 , 潜伏人员的结局也不交代了 , 然而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 , 这些情报人员要么身份暴露被国民党枪决 , 要么在特殊时期因为身份问题遭到批斗 , 能善终的人凤毛麟角 。

譬如和余则成经历较为相似的地下情报工作者吴石 , 在1949年前往台湾后身份因一起重大叛变事故而暴露遇害 , 除他之外还有台湾400多名地下党员也遭遇不幸 。
《风筝》相比之前的谍战剧 , 就迈出了这勇敢的一步 , 讲述了解放之后 , 情报人员郑耀先的结局 , 他在潜伏时的风光和他在解放后为争取一个身份时的落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我还记得最后一集 , 郑耀先去北京 , 钱部长问他是坐火车过来的吗?
已经改名为周志乾的郑耀先说:“我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 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 这张火车票能报销吗?”
钱部长说:“你已经是国家的人了 , 能报!”
这一段看得我唏嘘不已 , 一个情报人员 , 在生死线上游走了一生 , 最后却只满足于拥有一个报销火车票的资格 。


《潜伏》里的NPC是没有话语权的 , 可是《风筝》里一方面对主角做了降智 , 一方面也展现了NPC的生活 。
我们看到了大量有血有肉的国民党军官的形象 , 他们和普通的中国人一样 , 也有着幸福的家庭和纯真的革命理想 , 大家只是站错了队 , 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

这部剧既没有美化我方也没有丑化对手 , 而是从人性的角度讲一个个普通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变幻中如何自保 , 在立意这一块高出了《潜伏》一大截 。
当然 , 思想性高了 , 观赏性一定会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