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系统|大疆切入汽车赛道:闭关研发了5年

汽车行业的变革浪潮里,又来了一位「硬核」玩家——大疆 。大疆于近日公布了「大疆车载」这一品牌,并将参加下周的上海车展 。
别误会,并不是造无人机的大疆也要去造整车,而是以「大疆车载」的品牌,向汽车企业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做汽车行业的一级供应商(Tier1),辅助车企快速造出好用和用户买得起的自动驾驶汽车 。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我并不惊讶 。大疆虽然一直是全球无人机领域「最强王者」,但我 9 年前与其创始人汪滔认识的时候,他心里对大疆的定义就叫「智能机器人公司」 。
我真正感到比较意外的是,大疆并未在前期大肆宣传,而是选择了「文火慢炖」的方式进入车载领域 。从 2016 年开始,大疆在幕后闷了 5 年时间做研发,结果一「出关」,正赶上汽车智能化成为业界共识的时刻 。
大疆车载领军人沈劭劼最近,我认识了大疆车载领军人沈劭劼,他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大疆创新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颇有研究 。
通过与他详细的交流,我梳理出大疆在汽车领域的发展过程:2016 年底就开始投入自动驾驶研发,2018 年拿到自动驾驶测试牌照,2019 年开始与车企合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2020 年已经确立了车载行业的软硬件系统,生产、质量等体系,甚至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只是这些都极其低调地在进行,相关成果也很少有人知道 。
关于何时能够买到搭载大疆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车,沈劭劼没有说,但我猜应该不会很久 。其实我觉得很有价值的是,他阐述了大疆在自动驾驶乃至汽车领域的一些更深的思考,值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
进入自动驾驶的逻辑是什么?
虽然沈劭劼没有透露,但据我跟一些大疆内部人士了解到,大疆车载在正式与我们见面时,其实已经拿到了汽车行业里顶级公司的订单 。
显然大疆并不是忽然之间拿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 。应该是 2016 年底,大疆就一直秘密研发自动驾驶相关技术 。这个时间点也很有意思,当时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已经有了一个很高的成就,而自动驾驶却处于一个还没有完全火,但很多人都开始讨论的状态 。
就像大疆对自己的定义是「智能机器人公司」一样 。从这个思路出发,不管是无人机还是汽车,或者以后大疆可能会涉足的领域,其实都可以把它看作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
而从目前来看,自动驾驶被人称作「人工智能技术的皇冠」,行业本身也是巨大的蓝海市场,汪滔和沈劭劼在 2016 年,应该就是在这个思路上首先达成了共识 。
在今天,自动驾驶已经很热,但在大疆刚开始研究汽车相关技术的时候,不论是技术还是供应链等方面,自动驾驶都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我很好奇的一个问题在于,是什么让大疆在当时树立信心,选择成为 Tier1,给车企提供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对未来的下注?
沈劭劼认为,自动驾驶的不确定性当然很多,直到现在也是如此,但大疆看到的,却是它的确定性 。
本质上,自动驾驶存在着一套基本框架 。行业中争论的最热的问题,都逃不开这套框架的几个维度 。
比如今天在自动驾驶行业里最受关注的摄像头视觉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路线,使不使用高精地图,是否依赖路端感知等问题,根本上来说,都是广义上传感器维度上的设计思考;分布式架构还是集中式架构,基于 GPU、FPGA、专用算法加速 IP,还是其他异构平台,属于对算力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分析;依赖深度学习技术,还是用基于模型的传统方法,是在算法软件层面的解构;而在具体落地形式上,到底是 Robotaxi 落地运营,还是像特斯拉一样用大规模量产的汽车,涉及到如何获取数据的考量 。
传感器、算力、算法软件和数据,是这套框架中的四个维度,可以总结为智能机器人系统在技术上实现的「四座大山」 。
在汽车之前,这几个维度上效率实现最高的产品,恐怕就是无人机 。
实际上,一架无人机的内部,在各方面都有复杂的条件约束,要在这么小的产品里实现距离感知、决策规划这些功能,又有严格的散热、成本,以及生产和供应链的考量 。所以在汽车上,大疆基于自己的积累,把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迁移到自动驾驶当中,在这样一个更广泛的场景里落地 。
自动驾驶的噪音和本质大疆创始人汪滔为人低调,但是他在内部却有很鲜明的思维方式 。比如定义问题本质的时候,他会问:什么是那些看似是共识的「噪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