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系统|大疆切入汽车赛道:闭关研发了5年( 三 )


「如果往回看自己的学术研究,其实都是属于先从工业界找问题,再想最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个思路去展开的 。我们会说 AI 是拿着锤子找钉子,但我是反过来的,是拿着钉子找锤子 。」沈劭劼表示 。
用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个点很有意思,像沈劭劼这样的工程师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学术与工程之间的平衡 。
举个例子,做自动驾驶的时候,假设路面是平的,技术上可以将问题难度大幅降低 。那路面不平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一种解决方案是打各种补丁,但是对于学术型工程研究来说,会想着怎么能不打补丁,仍然能够一次性地解决所有问题 。
我觉得沈劭劼和大疆的创始人汪滔思维方式出奇的相似 。特别是对于技术这件事的较真儿 。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企业有探讨过走「贸工技」还是「技工贸」路线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讲过,前者先做生意,求规模求效率,以此实现一定的原始积累,然后开发新产品,最后再争取技术高地,找到更强的竞争力和壁垒 。而后者希望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实现其带来的丰厚利润 。
当年做技工贸可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它受到时代的约束,企业是产业的既定游戏规则的玩家的时候,只能走贸工技的路线,遵循规则,在别人创造的技术红利中分一小杯羹 。
但在过去十年,中国从「贸工技」到「技工贸」转变的趋势正在出现,比如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就是行业的引领者与定义者,自己给自己造技术红利,这是典型的技工贸逻辑 。
虽然以沈劭劼 30 出头的年纪,并没有经历过贸工技的年代,但他对技工贸确实也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他觉得技工贸并不是靠一两项技术和专利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人的思维方式问题 。
沈劭劼说,大疆当年也学习过很多已有技术,但最后都会走向自主创新,甚至是一个集群一个集群的搞出自己的原生技术 。因为汪滔不管这是不是眼前的「最短路径」,而更愿意判断「长期看这是不是最正确的路径」 。
最终,这种原生技术体系的构建,成了一种组织内的思维共识 。他觉得这也应该是新一代中国企业,以及 80、90 创业者们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而在大疆车载的人才招聘上,沈劭劼也十分注重在这个观念上的「志同道合」 。
看了这么多基本趋同的自动驾驶逻辑,还有这么多猛火爆炒型的「新造车」,大疆这种不太一样的技术思维,以及过去 5 年「文火慢炖」型的玩法,让我挺期待 。
因为,这确实「不一样,很大疆」 。
车载系统|大疆切入汽车赛道:闭关研发了5年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